沼澤土的讀音 沼澤土的意思
沼澤土 沼澤土(bog soil) 地表長期積水、生長喜濕性植被條件下形成的土壤。分布在排水不暢的平原洼地,湖沼邊緣、江河滯洪洼地以及山間溝谷,以中國東北的三江平原、川西北高原的若爾蓋地區分布面積較大。土體上部含大量有機質或泥炭,下部為潛育層,中間有的具銹色過渡層,是有機質積累及還原作用強烈的土壤。母質主要為河湖沉積物,質地較黏,溫暖季節植被生長繁茂,冬季寒冷,有機質分解程度低,表層為黑色的腐泥層或泥炭,有機質含量高達10%-25%,C/N比14- 20;潛育層呈青灰色或藍色,還原性物質總量為10 cmol/kg,Eh在250 mV以下。土壤多呈微酸性至中性反應,干旱區為堿性。重點改良措施是排除積水,加速土壤有機質分解。
- 沼
- 澤
- 土
“沼澤土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zhǎo zé tǔ]
- 漢字注音:
- ㄓㄠˇ ㄗㄜˊ ㄊㄨˇ
- 簡繁字形:
- 沼澤土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沼澤土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在地表積水、地下水浸潤和沼澤植被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土壤。上部有較厚泥炭層或有機質層,下部有藍灰色或灰色的潛育層。質地黏重。中國主要分布于東北平原和川西北高原的松潘草地。辭典解釋
沼澤土 zhǎo zé tǔ ㄓㄠˇ ㄗㄜˊ ㄊㄨˇ 長期積水的低洼泥濘地區,在嫌氣還原條件下和濕生植物作用下發育而成的土壤。有機物含量高,一般生長蘆葦、莎草等植物。世界各地都有分布。
網絡解釋
沼澤土
沼澤土(bog soil) 地表長期積水、生長喜濕性植被條件下形成的土壤。分布在排水不暢的平原洼地,湖沼邊緣、江河滯洪洼地以及山間溝谷,以中國東北的三江平原、川西北高原的若爾蓋地區分布面積較大。土體上部含大量有機質或泥炭,下部為潛育層,中間有的具銹色過渡層,是有機質積累及還原作用強烈的土壤。母質主要為河湖沉積物,質地較黏,溫暖季節植被生長繁茂,冬季寒冷,有機質分解程度低,表層為黑色的腐泥層或泥炭,有機質含量高達10%-25%,C/N比14- 20;潛育層呈青灰色或藍色,還原性物質總量為10 cmol/kg,Eh在250 mV以下。土壤多呈微酸性至中性反應,干旱區為堿性。重點改良措施是排除積水,加速土壤有機質分解。
“沼澤土”的單字解釋
【沼】:天然的水池子:池沼。沼澤。
【澤】:[zé]1.水聚匯處。2.稱水草叢雜之地。3.雨露。4.特指土壤所含的水分。5.濕潤;滋潤。6.光亮;潤澤。7.化妝用的脂膏。8.恩德,恩惠。9.指施恩德。10.影響。11.俸祿;祿位。12.搓揉;摩挲。13.指洗滌。14.汗衣,內衣。後作“襗”。15.宮名。16.指澤蘭。17.同“擇”。選擇。18.姓。[shì]1.同“釋”。鬆散,解散。2.同“舍”。
【土】:1.土壤;泥土:黃土。黏土。土山。土坡。土堆。2.土地:國土。領土。3.本地的;地方性的:土產。土話。這個字眼太土,外地人不好懂。4.民間的;民間沿用的;非現代化的(區別于“洋”):土法。土專家。土洋并舉。5.不合潮流;不開通:土里土氣。土頭土腦。6.未熬制的鴉片:煙土。7.姓。
“沼澤土”的相關詞語
* 沼澤土的讀音是:zhǎo zé tǔ,沼澤土的意思:沼澤土 沼澤土(bog soil) 地表長期積水、生長喜濕性植被條件下形成的土壤。分布在排水不暢的平原洼地,湖沼邊緣、江河滯洪洼地以及山間溝谷,以中國東北的三江平原、川西北高原的若爾蓋地區分布面積較大。土體上部含大量有機質或泥炭,下部為潛育層,中間有的具銹色過渡層,是有機質積累及還原作用強烈的土壤。母質主要為河湖沉積物,質地較黏,溫暖季節植被生長繁茂,冬季寒冷,有機質分解程度低,表層為黑色的腐泥層或泥炭,有機質含量高達10%-25%,C/N比14- 20;潛育層呈青灰色或藍色,還原性物質總量為10 cmol/kg,Eh在250 mV以下。土壤多呈微酸性至中性反應,干旱區為堿性。重點改良措施是排除積水,加速土壤有機質分解。
基本解釋
在地表積水、地下水浸潤和沼澤植被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土壤。上部有較厚泥炭層或有機質層,下部有藍灰色或灰色的潛育層。質地黏重。中國主要分布于東北平原和川西北高原的松潘草地。辭典解釋
沼澤土 zhǎo zé tǔ ㄓㄠˇ ㄗㄜˊ ㄊㄨˇ長期積水的低洼泥濘地區,在嫌氣還原條件下和濕生植物作用下發育而成的土壤。有機物含量高,一般生長蘆葦、莎草等植物。世界各地都有分布。
沼澤土
沼澤土(bog soil) 地表長期積水、生長喜濕性植被條件下形成的土壤。分布在排水不暢的平原洼地,湖沼邊緣、江河滯洪洼地以及山間溝谷,以中國東北的三江平原、川西北高原的若爾蓋地區分布面積較大。土體上部含大量有機質或泥炭,下部為潛育層,中間有的具銹色過渡層,是有機質積累及還原作用強烈的土壤。母質主要為河湖沉積物,質地較黏,溫暖季節植被生長繁茂,冬季寒冷,有機質分解程度低,表層為黑色的腐泥層或泥炭,有機質含量高達10%-25%,C/N比14- 20;潛育層呈青灰色或藍色,還原性物質總量為10 cmol/kg,Eh在250 mV以下。土壤多呈微酸性至中性反應,干旱區為堿性。重點改良措施是排除積水,加速土壤有機質分解。【沼】:天然的水池子:池沼。沼澤。
【澤】:[zé]1.水聚匯處。2.稱水草叢雜之地。3.雨露。4.特指土壤所含的水分。5.濕潤;滋潤。6.光亮;潤澤。7.化妝用的脂膏。8.恩德,恩惠。9.指施恩德。10.影響。11.俸祿;祿位。12.搓揉;摩挲。13.指洗滌。14.汗衣,內衣。後作“襗”。15.宮名。16.指澤蘭。17.同“擇”。選擇。18.姓。[shì]1.同“釋”。鬆散,解散。2.同“舍”。
【土】:1.土壤;泥土:黃土。黏土。土山。土坡。土堆。2.土地:國土。領土。3.本地的;地方性的:土產。土話。這個字眼太土,外地人不好懂。4.民間的;民間沿用的;非現代化的(區別于“洋”):土法。土專家。土洋并舉。5.不合潮流;不開通:土里土氣。土頭土腦。6.未熬制的鴉片:煙土。7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