沿波討源的意思 沿波討源的讀音和出處
- 沿
- 波
- 討
- 源
- 成語名稱:
- 沿波討源
- 成語拼音:
- [yán bō tǎo yuán]
- 成語解釋:
- 沿波:順著水流;討源:探索源頭。循著水流尋找源頭。原比喻作文時由次要的寫到主要的,最后點出主題。后比喻探討事物的本末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陸機《文賦》:“或因枝以振葉,或沿波而討源。”
- 成語例句:
- 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知音》:“觀文者披文以人情,沿波討源,雖幽必顯。”
- 是否常用:
- 常用成語
- 感情褒貶:
- 中性成語
- 成語詞性:
- 聯合式;作謂語、定語;
- 結構類型:
- 聯合式成語
- 形成年代:
- 古代成語
- 標準拼音:
- 繁體字形:
- 沿波討源
- 英文翻譯:
- follow up the stream and seek the source
- 成語故事:
- 成語接龍:
- “沿波討源”成語接龍
- 成語分類:
-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水的成語 晉朝成語 Y開頭的成語
- 成語關注:
- 沿波 水流 討源 探索 源頭 循著 尋找 比喻 作文 次要 寫到 主要 主題 探討 事物 本末
“沿波討源”的單字解釋
【沿】:1.順著(江河、道路或物體的邊):沿墻根兒種花。沿著河邊走。2.依照以往的方法、規矩、式樣等:沿襲。相沿成習。3.順著衣物的邊再鑲上一條邊:沿鞋口。4.邊(多用在名詞后):邊沿。溝沿。炕沿兒。缸沿兒。前沿。
【波】:1.波浪:波紋。隨波逐流。2.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過程。波是振動形式的傳播,介質質點本身并不隨波前進。最常見的有機械波和電磁波。通常也可分為橫波和縱波。3.比喻事情的意外變化:風波。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4.姓。
【討】:1.征伐:征討。2.探索;研究:研討。3.索取:向敵人討還血債。4.請求:討教。5.招惹:討厭。
【源】:1.水流起頭的地方:河源。泉源。發源。源遠流長。飲水思源。2.來源:貨源。資源。病源。3.姓。
“沿波討源”的近義詞
“沿波討源”的相關成語
“沿波討源”的關聯成語
沿字的成語
波字的成語
討字的成語
源字的成語
沿開頭的成語
波開頭的成語
討開頭的成語
源開頭的成語
yan的成語
bo的成語
tao的成語
yuan的成語
ybty的成語
沿波什么什么的成語
沿什么討什么的成語
沿什么什么源的成語
什么波討什么的成語
什么波什么源的成語
什么什么討源的成語
“沿波討源”造句
必須占有資料,然后進行周密的分析,沿波討源,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。
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,觀文者披文以入情,沿波討源,雖幽必顯。劉勰
近日,葉府庫房眾多銀兩不翼而飛,我們沿波討源,發現竟是主公私自調撥。
為此作者斫榛辟莽,沿波討源,銳意窮搜,廣采博稽,在對文學的數理傳統進行歷史與整體考察的基礎上,提出了建立文學數理批評體系的研究設想。
沿波討源,中國歷史上儒家思想法典化的傾向彰彰甚明,所謂“經義折獄”的法律實踐亦司空見慣。
沿波討源,《詩·大序》對詩與情志之關系早有揭示:“詩者志之所之也。
以探求文化發生問題為寫作動機,抓住工具的產生即文化的介入作為這一問題的契點沿波討源,探賾索隱。
、相關著作和論文,都得竭盡全力搜羅,逐字逐句推敲,對《莊子》微言大義反復咀嚼,對各家注釋和評論仔細甄別,力求在莊學的河谷中披沙揀金,沿波討源。
* 沿波討源的意思 沿波討源的成語解釋 沿波討源的拼音、詞性、造句、出處、近義詞、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