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字本的讀音 活字本的意思
活字本 用膠泥、木、銅、鐵、鉛、錫、磁、瓢制成方塊單字,然后排版印刷的圖書,稱為活字本。
- 活
- 字
- 本
“活字本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huó zì běn]
- 漢字注音:
- ㄏㄨㄛˊ ㄗˋ ㄅㄣˇ
- 簡繁字形: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活字本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指用活字印刷的版本。辭典解釋
活字本 huó zì běn ㄏㄨㄛˊ ㄗˋ ㄅㄣˇ 以活字排版所印刷的書。
網絡解釋
活字本
用膠泥、木、銅、鐵、鉛、錫、磁、瓢制成方塊單字,然后排版印刷的圖書,稱為活字本。
“活字本”的單字解釋
【活】:1.生存;有生命(跟“死”相對):活人。活到老,學到老。魚在水里才能活。2.在活的狀態下:活捉。3.維持生命;救活:養家活口。活人一命。4.活動;靈活:活水。活結。活頁。活塞。5.生動活潑;不死板:活氣。活躍。這一段描寫得很活。6.真正;簡直:活現。這孩子說話活像個大人。7.工作(一般指體力勞動的,屬于工農業生產或修理服務性質的):細活。重活。莊稼活。干活兒。8.產品;制成品:出活兒。箱子上配著銅活。這一批活兒做得很好。
【字】:1.文字:漢字。識字。字體。字義。常用字。2.(字兒)字音:咬字兒。字正腔圓。他說話字字清楚。3.字體:篆字。柳字。宋體字。美術字。4.書法作品:字畫。一幅字。5.字眼;詞:他說行,誰還敢說半個“不”字。6.字據:立字。收到款子,寫個字兒給他。7.根據人名中的字義,另取的別名叫“字”:岳飛字鵬舉。曾鞏字子固。8.俗指電表、水表等指示的數量:這個月電表走了50個字,水表走了20個字。9.許配:待字。10.姓。
【本】:1.草木的根:本草(泛指中藥)。無本之木。2.事物的根源,與“末”相對:本末(頭尾;始終)。根本(根源;徹底;本質上)。3.草的莖,樹的干:草本植物。4.中心的,主要的:本部。本體。5.原來:本來。本領。6.自己這方面的:本國。本身。本位。本分(fèn)。
“活字本”的相關詞語
“活字本”造句
安徽地方特色明顯,刻本、套印本、活字本、稿本、寫本、抄本等種類豐富,善本、孤本在全國占有一定地位。
木活字本的大量問世原因之一是經濟發展的需要,另一個原因是印刷技術的發展規律使然。
目前,銅活字本全本僅存六套,全國高校中只有北大、湘大存有。
韋力先生藏西夏文活字本殘片。
中國人最早發明了木制和泥制活字,但最早的金屬活字本發現于韓國。
所選別集的版本有抄本、刻本、寫刻本、活字本等。
他知道我喜歡收集活字本,所以特意將這件珍貴的禮物送給我,而他收集的這部活字本散頁之書,我竟然一本也沒見過,由此可見其眼界之富。
如清后期琉璃廠印制的一些活字本,不能按照國家古籍標準劃入第三類。
宋元明刻之外,亦重視清刻并活字本。
令人慨嘆的是,這種武英殿銅的活字本,當時只印了區區64部,相當稀罕。
* 活字本的讀音是:huó zì běn,活字本的意思:活字本 用膠泥、木、銅、鐵、鉛、錫、磁、瓢制成方塊單字,然后排版印刷的圖書,稱為活字本。
基本解釋
指用活字印刷的版本。辭典解釋
活字本 huó zì běn ㄏㄨㄛˊ ㄗˋ ㄅㄣˇ以活字排版所印刷的書。
活字本
用膠泥、木、銅、鐵、鉛、錫、磁、瓢制成方塊單字,然后排版印刷的圖書,稱為活字本。【活】:1.生存;有生命(跟“死”相對):活人。活到老,學到老。魚在水里才能活。2.在活的狀態下:活捉。3.維持生命;救活:養家活口。活人一命。4.活動;靈活:活水。活結。活頁。活塞。5.生動活潑;不死板:活氣。活躍。這一段描寫得很活。6.真正;簡直:活現。這孩子說話活像個大人。7.工作(一般指體力勞動的,屬于工農業生產或修理服務性質的):細活。重活。莊稼活。干活兒。8.產品;制成品:出活兒。箱子上配著銅活。這一批活兒做得很好。
【字】:1.文字:漢字。識字。字體。字義。常用字。2.(字兒)字音:咬字兒。字正腔圓。他說話字字清楚。3.字體:篆字。柳字。宋體字。美術字。4.書法作品:字畫。一幅字。5.字眼;詞:他說行,誰還敢說半個“不”字。6.字據:立字。收到款子,寫個字兒給他。7.根據人名中的字義,另取的別名叫“字”:岳飛字鵬舉。曾鞏字子固。8.俗指電表、水表等指示的數量:這個月電表走了50個字,水表走了20個字。9.許配:待字。10.姓。
【本】:1.草木的根:本草(泛指中藥)。無本之木。2.事物的根源,與“末”相對:本末(頭尾;始終)。根本(根源;徹底;本質上)。3.草的莖,樹的干:草本植物。4.中心的,主要的:本部。本體。5.原來:本來。本領。6.自己這方面的:本國。本身。本位。本分(fèn)。
安徽地方特色明顯,刻本、套印本、活字本、稿本、寫本、抄本等種類豐富,善本、孤本在全國占有一定地位。
木活字本的大量問世原因之一是經濟發展的需要,另一個原因是印刷技術的發展規律使然。
目前,銅活字本全本僅存六套,全國高校中只有北大、湘大存有。
韋力先生藏西夏文活字本殘片。
中國人最早發明了木制和泥制活字,但最早的金屬活字本發現于韓國。
所選別集的版本有抄本、刻本、寫刻本、活字本等。
他知道我喜歡收集活字本,所以特意將這件珍貴的禮物送給我,而他收集的這部活字本散頁之書,我竟然一本也沒見過,由此可見其眼界之富。
如清后期琉璃廠印制的一些活字本,不能按照國家古籍標準劃入第三類。
宋元明刻之外,亦重視清刻并活字本。
令人慨嘆的是,這種武英殿銅的活字本,當時只印了區區64部,相當稀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