涼傘的讀音 涼傘的意思
涼傘 涼傘位于新晃縣西南。1953年至1955年設涼傘鎮。1956年改為鄉。1958年9月,撤鄉建立人民公社。1984年3月改公社為鄉。2000年,經省民政廳批準撤鄉設鎮,2001年經省民委批準為首批民族團結示范點,是湘黔兩省5縣10鄉鎮的重要結合部及民族貿易中心和物資集散地。全鎮有17個村,188個組。總面積99.86平方公里,有耕地16533畝。1989。主要經營農產品、農具、食品加工和商業、服務業。主要特產有油菜、玉米、馬鈴薯、涼傘豬、涼傘豆腐等。
- 涼
- 傘
“涼傘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liáng sǎn]
- 漢字注音:
- 簡繁字形:
- 涼傘
- 是否常用:
- 是
“涼傘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涼傘 liángsǎn
[parasol;sunshade] 見“陽傘”
網絡解釋
涼傘
涼傘位于新晃縣西南。1953年至1955年設涼傘鎮。1956年改為鄉。1958年9月,撤鄉建立人民公社。1984年3月改公社為鄉。2000年,經省民政廳批準撤鄉設鎮,2001年經省民委批準為首批民族團結示范點,是湘黔兩省5縣10鄉鎮的重要結合部及民族貿易中心和物資集散地。全鎮有17個村,188個組。總面積99.86平方公里,有耕地16533畝。1989。主要經營農產品、農具、食品加工和商業、服務業。主要特產有油菜、玉米、馬鈴薯、涼傘豬、涼傘豆腐等。
“涼傘”的單字解釋
“涼傘”的相關詞語
* 涼傘的讀音是:liáng sǎn,涼傘的意思:涼傘 涼傘位于新晃縣西南。1953年至1955年設涼傘鎮。1956年改為鄉。1958年9月,撤鄉建立人民公社。1984年3月改公社為鄉。2000年,經省民政廳批準撤鄉設鎮,2001年經省民委批準為首批民族團結示范點,是湘黔兩省5縣10鄉鎮的重要結合部及民族貿易中心和物資集散地。全鎮有17個村,188個組。總面積99.86平方公里,有耕地16533畝。1989。主要經營農產品、農具、食品加工和商業、服務業。主要特產有油菜、玉米、馬鈴薯、涼傘豬、涼傘豆腐等。
基本解釋
涼傘 liángsǎn
[parasol;sunshade] 見“陽傘”
涼傘
涼傘位于新晃縣西南。1953年至1955年設涼傘鎮。1956年改為鄉。1958年9月,撤鄉建立人民公社。1984年3月改公社為鄉。2000年,經省民政廳批準撤鄉設鎮,2001年經省民委批準為首批民族團結示范點,是湘黔兩省5縣10鄉鎮的重要結合部及民族貿易中心和物資集散地。全鎮有17個村,188個組。總面積99.86平方公里,有耕地16533畝。1989。主要經營農產品、農具、食品加工和商業、服務業。主要特產有油菜、玉米、馬鈴薯、涼傘豬、涼傘豆腐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