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怎么讀 湘的意思

漢字 | 湘 |
---|---|
讀音 |
|
注音 | ㄒㄧㄤ |
部首 | [氵] 三點水 |
筆畫 | 總筆畫:12 部外:9 |
異體字 | |
字形結構 | 左中右結構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6E58 |
其它編碼 | 五筆:ishg 倉頡:edbu 鄭碼:vfl 四角:36100 |
筆順編碼 | 441123425111 |
筆順筆畫 | 丶丶一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一 |
筆順名稱 | 點 點 提 橫 豎 撇 點 豎 橫折 橫 橫 橫 |
湘字的意思
1.湘江,水名,發源于廣西,流入湖南。
2.湖南的別稱:湘繡。
3.姓。
湘字的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● 湘
xiāng ㄒㄧㄤˉ
〔湘江〕水名,源出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,經過湖南省,注入洞庭湖。湖南省的別稱:湘繡。湘劇。湘菜。湘語。英語 Hunan province
德語 Kurzbez. für die Provinz Hunan (Eig, Geo)
法語 (nom d'une rivière)?,autre nom de la province du Hunan
湘字的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湘 Xiāng
湘字的辭典解釋
參見「湘江 」條。
大陸地區湖南省的簡稱。
動烹煮。《詩經·召南·采蘋》:「于以湘之,維锜及釜。」宋·蘇軾〈元修菜〉詩:「烝之復湘之,香色蔚其饛。」
康熙字典解釋
湘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 康熙筆畫:13畫,部外筆畫:9畫
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息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思將切,??音襄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零陵陽海山,北入江。
又山名。《史記·黃帝本紀》黃帝南至于江,登熊湘。
又地名。《廣輿記》長沙府吳晉曰湘州。
又湖名。《廣輿記》在紹興府蕭山縣。
又烹也。《詩·召南》于以湘之,維錡及釜。
又《集韻》思莊切,音霜。義同。
說文解字解釋
說文解字
湘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
水。出零陵陽海山,北入江。從水相聲。息良切
說文解字注
(湘)湘水。出零陵縣陽海山。北入江。縣字今補。凡郡縣同名、則言縣以該之也。零陵郡零陵、二志同。前志零陵下曰。陽海山、湘水所出。北至酃入江。過郡二。行二千五百三十里。過郡二者、零陵長沙也。又有離水。東南至廣信入鬱。行九百八十里。水經曰。湘水、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。東北流過下雋縣西。又北至巴丘山。入於江。酈曰。陽海山卽陽朔山。山在始安縣北。縣故零陵之南部也。湘灕同源。南爲灕水。北則湘川。今廣西桂林府興安縣南九十里。俗謂之海陽山、卽陽海山也。湘水出焉。北流經全州入湖南畍。經東安縣、零陵縣、祁陽縣、常寧縣、衡陽縣、衡山縣、湘潭縣、善化縣。至喬口。資水來會。又經湘陰縣。至磊石山分爲二派。又合入洞庭湖曰湘口。漢志云至酃入江。未詳。按離水字本不從水旁。後人益之耳。許書所無。從水。相聲。息良切。十部。按詩召南于以湘之。假借爲鬺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