溯怎么讀 溯的意思

漢字 | 溯 |
---|---|
讀音 |
|
注音 | ㄙㄨˋ |
部首 | [氵] 三點水 |
筆畫 | 總筆畫:13 部外:10 |
異體字 | ? 泝 溸 遡 ?? ?? ?? ?? |
字形結構 | 左中右結構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6EAF |
其它編碼 | 五筆:iube 倉頡:etub 鄭碼:vuzq 四角:37120 |
筆順編碼 | 4414315233511 |
筆順筆畫 | 丶丶一丶ノ一フ丨ノノフ一一 |
筆順名稱 | 點 點 提 點 撇 橫 豎折/豎彎 豎 撇 撇 橫折鉤 橫 橫 |
溯字的意思
1.沿水逆流而上:溯江而上。
2.往上推求和回想:追溯。回溯。
溯字的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● 溯
sù ㄙㄨˋ
逆著水流的方向走:溯流而上。追求根源或回想:回溯。追溯。上溯。追本溯源。英語 go upstream, go against current; formerly
德語 gegen den Strom ,sich etw. ins Ged?chtnis zurückrufen, zurückdenken (V)?,stromaufw?rts, flussaufw?rts (Adj)
溯字的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溯
泝、遡 sù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水,朔( sù )聲。本義:端直地逆流而上)
(2) 同本義 [go against the stream]
逆流而上曰溯洄。——《爾雅》
溯洄從之,道阻且長。——《詩·秦風·蒹葭》
至于夏水襄陵,沿溯阻絕。—— 酈道元《水經注·江水》
實以四日半溯流流行七百里云。——宋· 陸游《過小孤山大孤山》
(3) 又如:溯涉(逆流跋涉);溯流(逆著水流方向);溯洄(逆流而上);溯游(順著河流向下)
(4) 追朔 [recall]。如:推本溯源;上溯(往上回想);溯回思切(追念過去的心情急切)
(5) 探求 [try to find]
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,從那時起,為了反對內外敵人,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,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!——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》
(6) 又如:溯流窮源(推尋原委);溯通(探求疏通)
(7) 追念思慕 [think of]
學生雖溯洄思切,自念風塵俗吏,末由再睹仙顏,今何幸于此處相遇。——《紅樓夢》
溯字的辭典解釋
逆流而上。《文選·王粲·七哀詩二首之二》:「方舟溯大江,日暮愁我心。」《晉書·卷一一三·苻堅載記上》:「晉將毛武生救魏興,遣前鋒督護趙福、將軍袁虞等將水軍一萬,溯江而上。」
往上或往前推求、回想。如:「推本溯源」、「不溯既往」、「追溯往事」。
康熙字典解釋
溯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 康熙筆畫:14畫,部外筆畫:10畫
《集韻》蘇故切,音素。逆流而上也。與?同。詳?字註。
又色角切,音朔。《玉篇》水也。
又與??同。??,濯潘也。詳??字註。
說文解字解釋
說文解字
泝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
逆流而上曰?洄。?,向也。水欲下違之而上也。從水?聲。遡,?或從朔。桑故切
說文解字注
(泝)逆流而上曰?洄。秦風傳曰。逆流而上曰遡洄。順流而涉曰遡游。釋水同。涉作下。?向也。向當作鄉。淺人所改也。漢人書向背字皆作鄉。不作向。中庸素隱注曰。素讀爲攻城攻其所傃之傃。傃猶鄉也。按遡者、從其朔。傃者、從其素。故字從朔、從素。水欲下、違之而上也。此釋洄字之義。洄違曡韻。從水。?聲。桑故切。五部。
(遡)?或從辵朔。朔亦聲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