滂怎么讀 滂的意思

漢字 | 滂 |
---|---|
讀音 |
|
注音 | ㄆㄤ |
部首 | [氵] 三點水 |
筆畫 | 總筆畫:13 部外:10 |
異體字 | 汸 沗 雱 ?? ?? |
字形結構 | 左右結構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6EC2 |
其它編碼 | 五筆:iupy|iyuy 倉頡:eybs 鄭碼:vsws 四角:30127 |
筆順編碼 | 4414143454153 |
筆順筆畫 | 丶丶一丶一丶ノ丶フ丶一フノ |
筆順名稱 | 點 點 提 點 橫 點 撇 點 橫撇/橫鉤 點 橫 橫折鉤 撇 |
滂字的意思
1.水勢浩大的樣子。
2.形容水涌出。
滂字的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● 滂
pāng ㄆㄤˉ
◎ 形容水涌出:滂流。滂沱。滂沛。滂濞(pì)(a.形容水流相擊的聲音;b.形容雨水量多;c.形容眾多)。
英語 torrential; voluminous
德語 hetzend, sausend
法語 précipitation (eau)?
滂字的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滂 pāng
〈形〉
(1) (形聲。從水,旁聲。本義:大水涌流)
(2) 同本義 [surging]
滂,沛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涕泗滂沱。——《詩·陳風·澤陂》
觀其兩旁,則滂渤怫郁。——枚乘《七發》
姱修滂浩。——《楚辭·大招》
(3) 又如:滂人(古時掌理池澤資源的官吏);滂浩(水廣大的樣子);滂流(大水盛流的樣子);滂溏(水流廣大的樣子);滂滂(水流大的樣子)
(4) 傾盆大雨的 [torrential]
滂濞沆溉。——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
(5) 又如:滂霈(雨大的樣子);滂沲;滂澍(大雨);滂澤(大雨)
(6) 廣大 [vast]
福滂洋。——《漢書·禮樂志》。注:“饒廣也。”
(7) 又如:滂沲(廣大的樣子;充溢的樣子);滂洋(眾多而廣大);滂浩(廣大)
(8) 氣勢盛大 [grand]。如:滂渤(形容氣勢勃發盛大);滂浡(盛大的樣子)
(9) 淚、血流狀 [bloody]。如:滂汩(形容血、淚流得多);滂滂(形容淚、血流得多)
(10) 廣泛 [extensive]。如:滂洽(廣泛流布);滂流(廣泛流布);滂施(廣泛布施恩澤);滂被(恩澤廣泛流布);滂敷(廣泛布施);滂霈(喻恩澤廣大)
(11) 旺盛的 [exuberant]
月麗于畢,俾滂沱矣。——《論衡·說日》
(12) 又如:滂洋(豐饒廣闊)
詞性變化
◎ 滂 pāng
〈動〉
澆灌 [water]
吾盜天地之時利,云雨之滂潤,山澤之產育,以生吾禾。——《列子》
滂字的辭典解釋
水涌出的樣子。如:「滂湃」、「滂沱」。
動涌流。宋·蘇軾〈贈寫御容妙善師〉詩:「幅巾常服儼不動,孤臣入門涕自滂。」
康熙字典解釋
滂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 康熙筆畫:14畫,部外筆畫:10畫
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普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鋪郎切,??音霶。《說文》沛也。《詩·小雅》俾滂沱矣。
又水名。《山海經》虖勺之山,滂水出焉。
又滂洋,饒廣也。《前漢·郊祀歌》福滂洋。
又淜滂,風擊物聲。《宋玉·風賦》飄忽淜滂。
又滂人,掌山澤之官。《淮南子·時則訓》令滂人納材葦。
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??普浪切,義同。
又《集韻》披庚切,音澎。與洴泙同。水聲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洶湧滂?。
又《集韻》蒲光切,音傍。水流聲。《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》滂濞沆漑。郭璞讀。《集韻》或作雱霶?。
說文解字解釋
說文解字
滂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
沛也。從水?聲。普郎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今俗別作霶霈,非是。
說文解字注
(滂)沛也。小雅曰。俾滂沱矣。從水。旁聲。普郞切。十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