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軍的讀音 漢軍的意思
漢軍 漢軍是漢王朝的軍隊,秦二世元年(公元前209年),漢高祖劉邦在沛縣帶領3000人起義,這是漢軍的前身,漢元年(公元前206年),在諸侯推翻秦朝后,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,之后,劉邦帶領的軍隊被稱為漢軍。 漢軍時間為漢朝時間:前202—8年(西漢),25年—220年(東漢)。 漢軍初期由劉邦領導,作戰方式主要以弓弩、車兵、步兵、騎兵混合兵團。到西漢武帝時期,為適應對匈奴作戰需要,逐漸轉變為大規模騎兵兵團作戰。漢軍騎兵以重甲格斗騎兵、弓弩騎兵為主。以長途奔襲、遠程閃擊為主要作戰方式。漢軍的這次變革徹底終結了匈奴人在東亞大陸的霸權,將漢軍戰力推向冷兵器時代的巔峰。
- 漢
- 軍
“漢軍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hàn jūn]
- 漢字注音:
- ㄏㄢˋ ㄐㄩㄣ
- 簡繁字形:
- 漢軍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漢軍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1.漢王劉邦的軍隊。 2.漢朝的軍隊。 3.元代漢人編成的軍隊。 4.清旗籍的一種。凡漢人于明季降清者﹐依滿洲兵制﹐編入漢軍各旗。 辭典解釋
漢軍 hàn jūn ㄏㄢˋ ㄐㄩㄣ 漢朝的軍隊。
《漢書.卷六九.趙充國傳》:「我告漢軍先零所在,兵不往擊,久留。」
元代、清代以漢人編成的軍隊,如清初將降清的明軍,依照滿洲兵制,編入漢軍各旗 。
網絡解釋
漢軍
漢軍是漢王朝的軍隊,秦二世元年(公元前209年),漢高祖劉邦在沛縣帶領3000人起義,這是漢軍的前身,漢元年(公元前206年),在諸侯推翻秦朝后,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,之后,劉邦帶領的軍隊被稱為漢軍。
漢軍時間為漢朝時間:前202—8年(西漢),25年—220年(東漢)。
漢軍初期由劉邦領導,作戰方式主要以弓弩、車兵、步兵、騎兵混合兵團。到西漢武帝時期,為適應對匈奴作戰需要,逐漸轉變為大規模騎兵兵團作戰。漢軍騎兵以重甲格斗騎兵、弓弩騎兵為主。以長途奔襲、遠程閃擊為主要作戰方式。漢軍的這次變革徹底終結了匈奴人在東亞大陸的霸權,將漢軍戰力推向冷兵器時代的巔峰。
“漢軍”的單字解釋
“漢軍”的相關詞語
* 漢軍的讀音是:hàn jūn,漢軍的意思:漢軍 漢軍是漢王朝的軍隊,秦二世元年(公元前209年),漢高祖劉邦在沛縣帶領3000人起義,這是漢軍的前身,漢元年(公元前206年),在諸侯推翻秦朝后,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,之后,劉邦帶領的軍隊被稱為漢軍。 漢軍時間為漢朝時間:前202—8年(西漢),25年—220年(東漢)。 漢軍初期由劉邦領導,作戰方式主要以弓弩、車兵、步兵、騎兵混合兵團。到西漢武帝時期,為適應對匈奴作戰需要,逐漸轉變為大規模騎兵兵團作戰。漢軍騎兵以重甲格斗騎兵、弓弩騎兵為主。以長途奔襲、遠程閃擊為主要作戰方式。漢軍的這次變革徹底終結了匈奴人在東亞大陸的霸權,將漢軍戰力推向冷兵器時代的巔峰。
基本解釋
1.漢王劉邦的軍隊。 2.漢朝的軍隊。 3.元代漢人編成的軍隊。 4.清旗籍的一種。凡漢人于明季降清者﹐依滿洲兵制﹐編入漢軍各旗。辭典解釋
漢軍 hàn jūn ㄏㄢˋ ㄐㄩㄣ漢朝的軍隊。
《漢書.卷六九.趙充國傳》:「我告漢軍先零所在,兵不往擊,久留。」
元代、清代以漢人編成的軍隊,如清初將降清的明軍,依照滿洲兵制,編入漢軍各旗 。
漢軍
漢軍是漢王朝的軍隊,秦二世元年(公元前209年),漢高祖劉邦在沛縣帶領3000人起義,這是漢軍的前身,漢元年(公元前206年),在諸侯推翻秦朝后,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,之后,劉邦帶領的軍隊被稱為漢軍。漢軍時間為漢朝時間:前202—8年(西漢),25年—220年(東漢)。
漢軍初期由劉邦領導,作戰方式主要以弓弩、車兵、步兵、騎兵混合兵團。到西漢武帝時期,為適應對匈奴作戰需要,逐漸轉變為大規模騎兵兵團作戰。漢軍騎兵以重甲格斗騎兵、弓弩騎兵為主。以長途奔襲、遠程閃擊為主要作戰方式。漢軍的這次變革徹底終結了匈奴人在東亞大陸的霸權,將漢軍戰力推向冷兵器時代的巔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