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漸怎么讀 漸的意思

    “漸”字共有2個讀音: [jiàn]   [jiān]  
    漸
    漢字
    讀音 [jiàn]
    [jiān]
    注音 ㄐㄧㄢˋ|ㄐㄧㄢ
    部首 [氵]  三點水
    筆畫 總筆畫:14 部外:11
    異體字
   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
    簡體字形
   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+6F38
    其它編碼 五筆:ilrh 倉頡:ejjl 鄭碼:vfpd 四角:32121
    筆順編碼 44112511123312
    筆順筆畫 丶丶一一丨フ一一一丨ノノ一丨
    筆順名稱 點 點 提 橫 豎 橫折 橫 橫 橫 豎 撇 撇 橫 豎

    漸字的意思

    [jiàn]

    1.古水名。即今浙江,亦指浙江中、上游的新安江。

    2.緩進;逐步。

    3.逐漸發展的過程。

    4.(疾病)嚴重;加劇。

    5.疏導。

    6.開端,起始。

    7.引申為端倪;跡象。

    8.條件;前提。

    9.次序。

    10.引申為依照次序。

    11.成長;滋長。

    12.逐漸。

    13.正,正當。

    14.旋即,不久。

    15.至,到。

    16.《易》卦名。卦形為艮下巽上。

    17.佛教語,指說法的淺深次第。亦謂主張信徒須歷長期修行,始得心明累盡,達到涅槃境界。與“頓”相對。

    18.人體穴位名。

    19.用同“”。參見“漸恧”。

    [jiān]

    1.流入;入。

    2.淹沒;浸泡。

    3.引申為歿,死亡。

    4.沾濕;濺濕。

    5.滋潤;潤澤。

    6.熏染,習染。

    7.欺詐。

    8.見“漸漸”。

    漸字的基本解釋

    其它字義


    jiān ㄐㄧㄢˉ

     ◎ 均同“”。

    英語 gradually

    德語 durchfeuchten, inspirieren ,allm?hlich

    法語 progressivement,petit à petit,imbiber,se jeter dans (rivière)?

    漸字的詳細解釋

    漸字的辭典解釋

    漸ㄐㄧㄢˋjiàn 副

    慢慢的、逐步的。如:「漸入佳境」、「循序漸進」。

    事情逐步發展的過程。《管子·明法》:「奸臣之敗其主也,積漸積微,使主迷惑而不自知也。」《水滸傳·第一一○回》:「卻說這江南方臘起義已久,即漸而成,不想弄到許大事業。」

    漸ㄐㄧㄢjiān動

    流入。《書經·禹貢》:「東漸于海,西被于流沙。」

    浸濕、濕潤。《詩經·衛風·氓》:「淇水湯湯,漸車帷裳。」《墨子·尚賢下》:「雨露之所漸,粒食之所養。」

    埋沒、淹沒。《楚辭·宋玉·招魂》:「皋蘭被徑兮,斯路漸。」《淮南子·人間》:「水決九江而漸荊州,雖起三軍之眾,弗能救也。」

    影響、慢慢感染。《史記·卷一二九·貨殖傳》:「俗之漸民久矣。」唐·白居易〈策林一·十三號令〉:「被于萬姓,漸于四夷。」

    康熙字典解釋

    漸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 康熙筆畫:15畫,部外筆畫:11畫

    《唐韻》慈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疾染切《正韻》秦冉切,????上聲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丹陽黟南蠻中,東入海。

    又漸次也,進也,稍也,事之端先覩之始也。《易·漸卦正義》漸者,不速之名。凡物有變移,徐而不速,謂之漸。

    又通作蔪。《書·禹貢》草木漸包。《釋文》如字,本又作蔪。《字林》才冉反,草之相包裹也。

    又《集韻》鋤銜切,音鑱。與巉通。高也。或作嶄。《詩·小雅》漸漸之石,維其高矣。

    又側銜切,音??。流貌。《楚辭·九章》涕漸漸兮。

    又《廣韻》子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將廉切,??音尖。流入也。《書·禹貢》東漸于海。

    又漬也,濕也。《詩·衞風》漸車帷裳。

    又浸也,染也。《前漢·董仲舒傳》漸民以仁。

    又臺名。《水經注》太液池中有漸臺,三十丈。

    又星名。《甘氏星經》漸臺四星,屬織女東足。

    又《集韻》子艷切,音??。漸洳,溼貌也。

    又之列切,音折。同浙。江名。

    又《類篇》慈鹽切,音潛。涉水也。與潛通。《書·洪範》沉潛剛克。《左傳》《史記》皆作沉漸。

    說文解字解釋

    說文解字

    漸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

    水。出丹陽黟南蠻中,東入海。從水斬聲。慈冉切

    說文解字注

    (漸)漸水。出丹陽黟蠻中。東入海。丹陽郡黟、二志同。今安徽徽州府黟縣是其地。云漸水出黟南之蠻夷中、則今錢塘江之北源南源皆見矣。前志黟下曰。漸江水出南蠻夷中。東入海。水經曰。漸江水、出三天子都。北過餘杭。東入於海。按班、許、水經皆曰漸江水。酈氏注則曰浙江。葢水經以後無稱漸江者。其前則山海經、吳越春秋、史記皆曰浙江。山海經有出於漢人者。漢人之書地理志說文爲謹嚴。據許立文。曰江至會稽山陰爲浙江、謂崏江也。曰漸江水出丹陽黟南蠻中、謂今錢唐江也。分別畫然。葢浙江者、崏江之委。漸江者、錢唐江源流之緫稱。二水古於山陰相合。故可統名之曰浙江。後世水道絕不相通。而錢唐江猶冒浙江之名。失其本號耳。水道提綱曰。浙水有南北二源。北曰徽港。卽新安江。出歙縣、黟縣、績溪、休寧諸山。南源有二。一曰衢港。卽信安江。出開化、江山二縣山。一曰婺港。卽東陽江。出東陽縣山。南北二港在嚴州府治建德縣合流。而北經桐廬縣、富陽縣。至蕭山縣西南。合浦陽江。經杭州府城東南。至龕赭二山之閒入海。班、許云黟南蠻中、今之北源南源皆包舉矣。從水。斬聲。??冄切。八部。按走部有??字、訓進也。今則皆用漸字而??廢矣。

    漸字組詞

    * 網站為您提供漸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,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、編碼、部首、筆順、組詞、造句和相關成語。
  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