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彈的讀音 火彈的意思
火彈 火彈,手投燒燒致毒性球形火器。以薄紙為殼,內裝毒藥、蒺藜,外敷可燃性防潮物。點火投出,毒害殺傷敵人。創始于明前期,由火球類發展而成,為明軍裝備火器之一。至清漸廢。明代茅元儀《武備志·火器圖說九》:“〔火彈〕用薄夾紙糊如拳大,以松香在內熱涂,入毒藥蒺藜,安藥線,外刷松香、桐油、黃蠟,燃火拋擊。”清代魏源《圣武記》七卷: “我兵步步立柵,以須進逼,擲火彈入木城。”
- 火
- 彈
“火彈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huǒ dàn]
- 漢字注音:
- ㄏㄨㄛˇ ㄉㄢˋ
- 簡繁字形:
- 火彈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火彈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1.舊時作戰用的一種爆炸物。
網絡解釋
火彈
火彈,手投燒燒致毒性球形火器。以薄紙為殼,內裝毒藥、蒺藜,外敷可燃性防潮物。點火投出,毒害殺傷敵人。創始于明前期,由火球類發展而成,為明軍裝備火器之一。至清漸廢。明代茅元儀《武備志·火器圖說九》:“〔火彈〕用薄夾紙糊如拳大,以松香在內熱涂,入毒藥蒺藜,安藥線,外刷松香、桐油、黃蠟,燃火拋擊。”清代魏源《圣武記》七卷: “我兵步步立柵,以須進逼,擲火彈入木城。”
“火彈”的單字解釋
【火】:1.燃燒,物質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:火力。火燭。火源。火焰。煙火。火中取栗(喻為別人冒險出力,而自己吃虧上當,毫無所獲)。2.緊急:火速。十萬火急。3.指槍炮彈藥等:火藥。火炮。4.發怒,怒氣:火暴。火性。5.中醫指發炎、紅腫、煩躁等的病因:肝火。毒火攻心。6.形容紅色的:火紅。火腿。7.古代軍隊組織,一火十個人。8.姓。
【彈】:[dàn]1.彈子:彈丸︱泥彈。2.槍彈;炮彈;炸彈。[tán]1.用手指彈擊:把袖子上的土彈掉。2.用手指、器具撥弄或敲擊樂器:彈吉他。彈鋼琴。3.有彈力或用彈力發射:彈簧。彈射。4.抨擊;檢舉:彈劾。譏彈。
“火彈”的相關詞語
* 火彈的讀音是:huǒ dàn,火彈的意思:火彈 火彈,手投燒燒致毒性球形火器。以薄紙為殼,內裝毒藥、蒺藜,外敷可燃性防潮物。點火投出,毒害殺傷敵人。創始于明前期,由火球類發展而成,為明軍裝備火器之一。至清漸廢。明代茅元儀《武備志·火器圖說九》:“〔火彈〕用薄夾紙糊如拳大,以松香在內熱涂,入毒藥蒺藜,安藥線,外刷松香、桐油、黃蠟,燃火拋擊。”清代魏源《圣武記》七卷: “我兵步步立柵,以須進逼,擲火彈入木城。”
基本解釋
1.舊時作戰用的一種爆炸物。火彈
火彈,手投燒燒致毒性球形火器。以薄紙為殼,內裝毒藥、蒺藜,外敷可燃性防潮物。點火投出,毒害殺傷敵人。創始于明前期,由火球類發展而成,為明軍裝備火器之一。至清漸廢。明代茅元儀《武備志·火器圖說九》:“〔火彈〕用薄夾紙糊如拳大,以松香在內熱涂,入毒藥蒺藜,安藥線,外刷松香、桐油、黃蠟,燃火拋擊。”清代魏源《圣武記》七卷: “我兵步步立柵,以須進逼,擲火彈入木城。”【火】:1.燃燒,物質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:火力。火燭。火源。火焰。煙火。火中取栗(喻為別人冒險出力,而自己吃虧上當,毫無所獲)。2.緊急:火速。十萬火急。3.指槍炮彈藥等:火藥。火炮。4.發怒,怒氣:火暴。火性。5.中醫指發炎、紅腫、煩躁等的病因:肝火。毒火攻心。6.形容紅色的:火紅。火腿。7.古代軍隊組織,一火十個人。8.姓。
【彈】:[dàn]1.彈子:彈丸︱泥彈。2.槍彈;炮彈;炸彈。[tán]1.用手指彈擊:把袖子上的土彈掉。2.用手指、器具撥弄或敲擊樂器:彈吉他。彈鋼琴。3.有彈力或用彈力發射:彈簧。彈射。4.抨擊;檢舉:彈劾。譏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