炮架的讀音 炮架的意思
炮架 炮架也稱 “ 炮臺 ” 。象棋術語。因炮必須一個棋子跳吃對方的棋子。利用已方或對方的棋子作為所隔的子,稱為 “ 炮架 ” 。
- 炮
- 架
“炮架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pào jià]
- 漢字注音:
- ㄆㄠˋ ㄐㄧㄚˋ
- 簡繁字形:
- 砲架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炮架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1.亦作"炮架"。 2.支炮的架子。
網絡解釋
炮架
炮架也稱 “ 炮臺 ” 。象棋術語。因炮必須一個棋子跳吃對方的棋子。利用已方或對方的棋子作為所隔的子,稱為 “ 炮架 ” 。
“炮架”的單字解釋
【炮】:[pào]1.口徑在2厘米以上,能發射炮彈的重型射擊武器,火力強,射程遠。種類很多,有迫擊炮、榴彈炮、加農炮、高射炮等。也叫火炮。我國古代的炮最早是用機械發射石頭的。火藥發明后,改為用火藥發射鐵彈丸。2.爆竹:鞭炮。花炮。3.爆破土石等在鑿眼里裝上炸藥后叫做炮。[páo]1.炮制中藥的一種方法,把生藥放在熱鐵鍋里炒,使它焦黃爆裂,如用這種方法炮制的姜叫炮姜。2.燒;烤(食物)。[bāo]1.烹調方法,用鍋或鐺在旺火上炒(牛羊肉片等),迅速攪拌:炮羊肉。2.烘焙:濕衣服擱在熱炕上,一會兒就炮干了。
【架】:1.用做支承的東西:書架。衣架。絞架。2.支承,攙扶:架橋。架不住。架空。3.互相毆打,爭吵:打架。勸架。4.量詞,多指有支柱或有機械的東西:五架飛機。5.捏造,虛構:架詞誣控。6.古同“駕”,凌駕。
“炮架”的相關詞語
“炮架”造句
1840年,當紅須綠眼的英國人把大炮架到大清朝的眼皮底下時,琦善作為欽差大臣奉旨與洋人交涉。
嘿嘿,虎門炮臺多銹蝕,日曬雨淋,毫無苫蓋,不獨炮架木質易于朽爛,鐵炮也每多銹蝕,降低火炮設備完好率,也增加了火炮炸裂事故。
361840年,當紅須綠眼的英國人把大炮架到大清朝的眼皮底下時,琦善作為欽差大臣奉旨與洋人交涉。
生產槍、炮、槍彈、炮彈,與其配套的炮架、銅殼、底火等產品。
1895至1898年,炮架廠、炮彈廠、槍彈廠、煉罐子鋼廠、無煙火藥廠先后投產。
火炮兩旁增加炮耳,讓火炮可以架設在炮車或炮架上面,這樣就可以調整射擊角度了。
李光耀的靈柩被軍人組成的扶靈隊搬上炮架并移出國會大廈。
該炮尾栓為山內式,炮架采用叉狀架,全重400公斤,仰俯角從負15度到正25度(無法射擊越過艦船天頂的飛機)。
炮兵們推著炮車,炮已上了炮彈,在前面拖炮的車已分開,兩個人扶著炮架,四個人走在車輪旁,其余的人都跟著子彈車。
1938年12月13日,日軍第二次侵占天長縣時,有騎兵20余人,把大炮架在碑岡之西土城的高地上,對著感蕩湖對岸的夾莊轟擊,一發發炮彈擊中湖岸農民的住房。
* 炮架的讀音是:pào jià,炮架的意思:炮架 炮架也稱 “ 炮臺 ” 。象棋術語。因炮必須一個棋子跳吃對方的棋子。利用已方或對方的棋子作為所隔的子,稱為 “ 炮架 ” 。
基本解釋
1.亦作"炮架"。 2.支炮的架子。炮架
炮架也稱 “ 炮臺 ” 。象棋術語。因炮必須一個棋子跳吃對方的棋子。利用已方或對方的棋子作為所隔的子,稱為 “ 炮架 ” 。【炮】:[pào]1.口徑在2厘米以上,能發射炮彈的重型射擊武器,火力強,射程遠。種類很多,有迫擊炮、榴彈炮、加農炮、高射炮等。也叫火炮。我國古代的炮最早是用機械發射石頭的。火藥發明后,改為用火藥發射鐵彈丸。2.爆竹:鞭炮。花炮。3.爆破土石等在鑿眼里裝上炸藥后叫做炮。[páo]1.炮制中藥的一種方法,把生藥放在熱鐵鍋里炒,使它焦黃爆裂,如用這種方法炮制的姜叫炮姜。2.燒;烤(食物)。[bāo]1.烹調方法,用鍋或鐺在旺火上炒(牛羊肉片等),迅速攪拌:炮羊肉。2.烘焙:濕衣服擱在熱炕上,一會兒就炮干了。
【架】:1.用做支承的東西:書架。衣架。絞架。2.支承,攙扶:架橋。架不住。架空。3.互相毆打,爭吵:打架。勸架。4.量詞,多指有支柱或有機械的東西:五架飛機。5.捏造,虛構:架詞誣控。6.古同“駕”,凌駕。
1840年,當紅須綠眼的英國人把大炮架到大清朝的眼皮底下時,琦善作為欽差大臣奉旨與洋人交涉。
嘿嘿,虎門炮臺多銹蝕,日曬雨淋,毫無苫蓋,不獨炮架木質易于朽爛,鐵炮也每多銹蝕,降低火炮設備完好率,也增加了火炮炸裂事故。
361840年,當紅須綠眼的英國人把大炮架到大清朝的眼皮底下時,琦善作為欽差大臣奉旨與洋人交涉。
生產槍、炮、槍彈、炮彈,與其配套的炮架、銅殼、底火等產品。
1895至1898年,炮架廠、炮彈廠、槍彈廠、煉罐子鋼廠、無煙火藥廠先后投產。
火炮兩旁增加炮耳,讓火炮可以架設在炮車或炮架上面,這樣就可以調整射擊角度了。
李光耀的靈柩被軍人組成的扶靈隊搬上炮架并移出國會大廈。
該炮尾栓為山內式,炮架采用叉狀架,全重400公斤,仰俯角從負15度到正25度(無法射擊越過艦船天頂的飛機)。
炮兵們推著炮車,炮已上了炮彈,在前面拖炮的車已分開,兩個人扶著炮架,四個人走在車輪旁,其余的人都跟著子彈車。
1938年12月13日,日軍第二次侵占天長縣時,有騎兵20余人,把大炮架在碑岡之西土城的高地上,對著感蕩湖對岸的夾莊轟擊,一發發炮彈擊中湖岸農民的住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