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云十六州的讀音 燕云十六州的意思
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,即今北京、天津北部(海河以北),以及河北北部地區、山西北部地區。失嶺北(王維詩中都護在燕然的燕然都護府)則必禍燕云,丟燕云則必禍中原。燕云十六州又稱“幽薊十六州”,“燕云”一名最早見于《宋史·地理志》。 包括燕(幽)、薊、瀛、莫、涿、檀、順、云、儒、媯、武、新、蔚、應、寰、朔,共十六州。幽、薊、瀛、莫、涿、檀、順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,其余的云、儒、媯、武、新、蔚、應、寰、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,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之于南方猶如嶺北行省之于北方,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,易守難攻,地緣戰略價值巨大,元朝稱之為腹里。 公元936年,中國后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(后唐河東節度使)反唐自立,向契丹求援。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晉,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。天福三年(938年),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,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,往后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復。燕云十六州的戰略意義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權感受威脅持續長達160多年。
- 燕
- 云
- 十
- 六
- 州
“燕云十六州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yàn yún shí liù zhōu]
- 漢字注音:
- ㄧㄢˋ ㄩㄣˊ ㄕˊ ㄌㄧㄨˋ ㄓㄡ
- 簡繁字形:
- 燕雲十六州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燕云十六州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五代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賂契丹,借契丹力以建立后晉王朝。十六州為:幽﹑薊﹑瀛﹑莫﹑涿﹑檀﹑順﹑新﹑媯﹑儒﹑武﹑云﹑應﹑寰﹑朔﹑蔚,約當今河北山西兩省北部地區。 辭典解釋
燕云十六州 yān yún shí liù zhōu ㄧㄢ ㄩㄣˊ ㄕˊ ㄌㄧㄡˋ ㄓㄡ 約當今河北、山西北部及察哈爾南部地。即幽、薊、涿、順、檀、瀛、莫、新、媯、儒、武、蔚、云、應、寰、朔等十六州。五代晉石敬瑭曾割十六州以賂契丹。
網絡解釋
燕云十六州
燕云十六州,即今北京、天津北部(海河以北),以及河北北部地區、山西北部地區。失嶺北(王維詩中都護在燕然的燕然都護府)則必禍燕云,丟燕云則必禍中原。燕云十六州又稱“幽薊十六州”,“燕云”一名最早見于《宋史·地理志》。
包括燕(幽)、薊、瀛、莫、涿、檀、順、云、儒、媯、武、新、蔚、應、寰、朔,共十六州。幽、薊、瀛、莫、涿、檀、順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,其余的云、儒、媯、武、新、蔚、應、寰、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,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之于南方猶如嶺北行省之于北方,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,易守難攻,地緣戰略價值巨大,元朝稱之為腹里。
公元936年,中國后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(后唐河東節度使)反唐自立,向契丹求援。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晉,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。天福三年(938年),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,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,往后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復。燕云十六州的戰略意義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權感受威脅持續長達160多年。
“燕云十六州”的單字解釋
【燕】:[yàn]1.鳥類。體小,翅長,尾為剪刀狀。在中國春向北來,秋返南方。捕食昆蟲,是益鳥。2.安樂:燕安。3.古又同“飲宴”的“宴”。[yān]1.周朝國名(前11世紀中葉—前222)。戰國七雄之一。在今河北北部、遼寧西部一帶。為秦所滅。2.指河北北部。
【云】:1.說:人云亦云。不知所云。2.表示強調:歲云暮矣。3.在空中懸浮的由水滴、冰晶聚集形成的物體。4.指云南:云腿(云南宣威一帶出產的火腿)。5.姓。
【十】:1.九加一后所得的數目。見〖數字〗。2.表示達到頂點:十足。十分。十成的把握。3.姓。
【六】:[liù]1.數目。五加一的和。2.工尺譜記音符號之一。相當于簡譜的“5”。[lù]用于地名,如六安(在安徽)。
【州】:1.舊時行政區劃單位。現在有的地方還保留這樣的名稱,如杭州、蘇州。2.指少數民族的自治州。在省或自治區之下,縣之上。
“燕云十六州”的相關詞語
* 燕云十六州的讀音是:yàn yún shí liù zhōu,燕云十六州的意思: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,即今北京、天津北部(海河以北),以及河北北部地區、山西北部地區。失嶺北(王維詩中都護在燕然的燕然都護府)則必禍燕云,丟燕云則必禍中原。燕云十六州又稱“幽薊十六州”,“燕云”一名最早見于《宋史·地理志》。 包括燕(幽)、薊、瀛、莫、涿、檀、順、云、儒、媯、武、新、蔚、應、寰、朔,共十六州。幽、薊、瀛、莫、涿、檀、順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,其余的云、儒、媯、武、新、蔚、應、寰、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,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之于南方猶如嶺北行省之于北方,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,易守難攻,地緣戰略價值巨大,元朝稱之為腹里。 公元936年,中國后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(后唐河東節度使)反唐自立,向契丹求援。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晉,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。天福三年(938年),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,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,往后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復。燕云十六州的戰略意義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權感受威脅持續長達160多年。
基本解釋
五代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賂契丹,借契丹力以建立后晉王朝。十六州為:幽﹑薊﹑瀛﹑莫﹑涿﹑檀﹑順﹑新﹑媯﹑儒﹑武﹑云﹑應﹑寰﹑朔﹑蔚,約當今河北山西兩省北部地區。辭典解釋
燕云十六州 yān yún shí liù zhōu ㄧㄢ ㄩㄣˊ ㄕˊ ㄌㄧㄡˋ ㄓㄡ約當今河北、山西北部及察哈爾南部地。即幽、薊、涿、順、檀、瀛、莫、新、媯、儒、武、蔚、云、應、寰、朔等十六州。五代晉石敬瑭曾割十六州以賂契丹。
燕云十六州
燕云十六州,即今北京、天津北部(海河以北),以及河北北部地區、山西北部地區。失嶺北(王維詩中都護在燕然的燕然都護府)則必禍燕云,丟燕云則必禍中原。燕云十六州又稱“幽薊十六州”,“燕云”一名最早見于《宋史·地理志》。包括燕(幽)、薊、瀛、莫、涿、檀、順、云、儒、媯、武、新、蔚、應、寰、朔,共十六州。幽、薊、瀛、莫、涿、檀、順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,其余的云、儒、媯、武、新、蔚、應、寰、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,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之于南方猶如嶺北行省之于北方,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,易守難攻,地緣戰略價值巨大,元朝稱之為腹里。
公元936年,中國后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(后唐河東節度使)反唐自立,向契丹求援。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晉,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。天福三年(938年),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,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,往后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復。燕云十六州的戰略意義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權感受威脅持續長達160多年。
【燕】:[yàn]1.鳥類。體小,翅長,尾為剪刀狀。在中國春向北來,秋返南方。捕食昆蟲,是益鳥。2.安樂:燕安。3.古又同“飲宴”的“宴”。[yān]1.周朝國名(前11世紀中葉—前222)。戰國七雄之一。在今河北北部、遼寧西部一帶。為秦所滅。2.指河北北部。
【云】:1.說:人云亦云。不知所云。2.表示強調:歲云暮矣。3.在空中懸浮的由水滴、冰晶聚集形成的物體。4.指云南:云腿(云南宣威一帶出產的火腿)。5.姓。
【十】:1.九加一后所得的數目。見〖數字〗。2.表示達到頂點:十足。十分。十成的把握。3.姓。
【六】:[liù]1.數目。五加一的和。2.工尺譜記音符號之一。相當于簡譜的“5”。[lù]用于地名,如六安(在安徽)。
【州】:1.舊時行政區劃單位。現在有的地方還保留這樣的名稱,如杭州、蘇州。2.指少數民族的自治州。在省或自治區之下,縣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