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居的讀音 燕居的意思
燕居 拼音:yān jū (ㄧㄢˋ ㄐㄨ )釋意: (1).退朝而處;閑居。 (2).閑居之所。 (3).閑居無事。
- 燕
- 居
“燕居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yàn jū]
- 漢字注音:
- ㄧㄢˋ ㄐㄩ
- 簡繁字形: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燕居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1.退朝而處;閑居。 2.閑居之所。 辭典解釋
燕居 yàn jū ㄧㄢˋ ㄐㄩ 閑居。《禮記.仲尼燕居》:「仲尼燕居,子張、子貢、言游侍縱。」漢.鄭玄.注:「退朝而處曰燕居」。《史記.卷一○三.萬石君傳》:「子孫勝冠者在側,雖燕居必冠,申申如也。」也作「宴居」。
閑居的地方。
唐.陸贄〈均節賦稅恤百姓六條之一〉:「假欲崇飾燕居,儲備賜與,天子之貴,寧憂乏財。」
網絡解釋
燕居
拼音:yān jū (ㄧㄢˋ ㄐㄨ )釋意: (1).退朝而處;閑居。
(2).閑居之所。
(3).閑居無事。
“燕居”的單字解釋
【燕】:[yàn]1.鳥類。體小,翅長,尾為剪刀狀。在中國春向北來,秋返南方。捕食昆蟲,是益鳥。2.安樂:燕安。3.古又同“飲宴”的“宴”。[yān]1.周朝國名(前11世紀中葉—前222)。戰國七雄之一。在今河北北部、遼寧西部一帶。為秦所滅。2.指河北北部。
【居】:1.住:居民。分居。2.住的地方;住所:遷居。民居。故居。3.在(某種位置):居左。居首。4.當;任:居功。以專家自居。5.積蓄;存:居積。奇貨可居。6.停留;固定:變動不居。歲月不居。7.用于某些商店的名稱(多為飯館):同和居。沙鍋居。8.姓。
“燕居”的近義詞
“燕居”的相關成語
“燕居”的相關詞語
“燕居”造句
人心能靜,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。不靜則燕居閑暇,亦憧憧亦靡寧。靜在心,不在境。曾國藩
爾后,其子康若泰、孫宣建燕居堂、講堂、齋舍12楹,易名“東山書院”。
據了解,其形象是根據明朝無名氏所繪的《孔子燕居像》創作,連面部斑點、皮膚紋路甚至都作了精細刻畫,吸引不少游客駐足。
玄端周制為亦燕居祭祀,上下通用,到明朝復興,嘉靖年間為品官所用,明末則放任民間,成為儒服。
當時,燕居七國的東北部,國力甚強,版圖較大。
同樣,皇后的衣服也分為作為禮服的翟衣、燕居時所穿的大衫、作為日常便服的百子衣、襖裙等。
流連風景,寄情歌舞,成為了大多唐代士大夫燕居之暇的娛樂。
可以作文武官員的次等朝服,也可以作諸侯士大夫燕居的晚禮服,還可以作帝王不視朝時的便服。
安樂窩者,宋邵雍燕居之所也,即現今的洛陽市洛龍區安樂鎮。
《老老恒言?燕居》說:“雖事值可怒,當思事與身孰重,一轉念間,可以渙然冰釋”。
* 燕居的讀音是:yàn jū,燕居的意思:燕居 拼音:yān jū (ㄧㄢˋ ㄐㄨ )釋意: (1).退朝而處;閑居。 (2).閑居之所。 (3).閑居無事。
基本解釋
1.退朝而處;閑居。 2.閑居之所。辭典解釋
燕居 yàn jū ㄧㄢˋ ㄐㄩ閑居。《禮記.仲尼燕居》:「仲尼燕居,子張、子貢、言游侍縱。」漢.鄭玄.注:「退朝而處曰燕居」。《史記.卷一○三.萬石君傳》:「子孫勝冠者在側,雖燕居必冠,申申如也。」也作「宴居」。
閑居的地方。
唐.陸贄〈均節賦稅恤百姓六條之一〉:「假欲崇飾燕居,儲備賜與,天子之貴,寧憂乏財。」
燕居
拼音:yān jū (ㄧㄢˋ ㄐㄨ )釋意: (1).退朝而處;閑居。(2).閑居之所。
(3).閑居無事。
【燕】:[yàn]1.鳥類。體小,翅長,尾為剪刀狀。在中國春向北來,秋返南方。捕食昆蟲,是益鳥。2.安樂:燕安。3.古又同“飲宴”的“宴”。[yān]1.周朝國名(前11世紀中葉—前222)。戰國七雄之一。在今河北北部、遼寧西部一帶。為秦所滅。2.指河北北部。
【居】:1.住:居民。分居。2.住的地方;住所:遷居。民居。故居。3.在(某種位置):居左。居首。4.當;任:居功。以專家自居。5.積蓄;存:居積。奇貨可居。6.停留;固定:變動不居。歲月不居。7.用于某些商店的名稱(多為飯館):同和居。沙鍋居。8.姓。
人心能靜,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。不靜則燕居閑暇,亦憧憧亦靡寧。靜在心,不在境。曾國藩
爾后,其子康若泰、孫宣建燕居堂、講堂、齋舍12楹,易名“東山書院”。
據了解,其形象是根據明朝無名氏所繪的《孔子燕居像》創作,連面部斑點、皮膚紋路甚至都作了精細刻畫,吸引不少游客駐足。
玄端周制為亦燕居祭祀,上下通用,到明朝復興,嘉靖年間為品官所用,明末則放任民間,成為儒服。
當時,燕居七國的東北部,國力甚強,版圖較大。
同樣,皇后的衣服也分為作為禮服的翟衣、燕居時所穿的大衫、作為日常便服的百子衣、襖裙等。
流連風景,寄情歌舞,成為了大多唐代士大夫燕居之暇的娛樂。
可以作文武官員的次等朝服,也可以作諸侯士大夫燕居的晚禮服,還可以作帝王不視朝時的便服。
安樂窩者,宋邵雍燕居之所也,即現今的洛陽市洛龍區安樂鎮。
《老老恒言?燕居》說:“雖事值可怒,當思事與身孰重,一轉念間,可以渙然冰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