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佐之才的意思 王佐之才的讀音和出處
- 王
- 佐
- 之
- 才
- 成語名稱:
- 王佐之才
- 成語拼音:
- [wáng zuǒ zhī cái]
- 成語解釋:
- 佐:輔佐,幫助。指有輔助帝王創業治國的才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·董仲舒傳贊》:“劉向稱董仲舒有王佐之材,雖伊、呂亡以回。”
- 成語例句:
- 當朝一見,許其王佐之才,行路相逢,知其美人之贈。★唐·楊炯《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》
- 是否常用:
- 一般成語
- 感情褒貶:
- 中性成語
- 成語詞性:
- 作賓語;用于書面語
- 結構類型:
- 偏正式成語
- 形成年代:
- 古代成語
- 標準拼音:
- 繁體字形:
- 王佐之才
- 英文翻譯:
- the capabilities of a prime minister
- 成語故事:
- 成語接龍:
- “王佐之才”成語接龍
- 成語分類:
-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W開頭的成語
- 成語關注:
- 輔佐 幫助 帝王 創業 治國 才能
“王佐之才”的單字解釋
【王】:[wáng]1.君主;最高統治者:君王。國王。女王。2.封建社會的最高爵位:王爵。親王。王侯。3.首領;頭目:占山為王。擒賊先擒王。4.同類中居首位的或特別大的:蜂王。蟻王。王蛇。花中之王。5.輩分高:王父(祖父)。王母(祖母)。6.最強的:王水。王牌。7.姓。[wàng]古代稱君主有天下:王天下。
【佐】:1.輔佐;輔助:佐理。佐餐。2.輔佐別人的人:僚佐。3.姓。
【之】:1.往:由京之滬。君將何之?2.人稱代詞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賓語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盡。操之過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過之無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稱代詞。虛用,無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覺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詞。這;那:之二蟲。之子于釣。5.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,組成偏正詞組。a)表示領屬關系:赤子之心。鐘鼓之聲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:光榮之家。無價之寶。緩兵之計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謂結構之間,取消它的獨立性,使變成偏正結構:中國之大。戰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。如因勢利導,則如水之就下,極為自然。
【才】:1.才能:德才兼備。多才多藝。這人很有才。2.有才能的人:干才。奇才。3.姓。4.表示以前不久:你怎么才來就要走?5.表示事情發生得晚或結束得晚:他說星期三動身,到星期五才走。大風到晚上才住了。6.表示只有在某種條件下然后怎樣(前面常常用“只有、必須”或含有這類意思):只有依靠群眾,才能把工作做好。7.表示發生新情況,本來并不如此:經他解釋之后,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。8.表示數量小,次數少,能力差,程度低等等:這個工廠開辦時才幾十個工人。別人一天干的活兒他三天才干完。9.表示強調所說的事(句尾常用“呢”字):麥子長得才好呢。我才不信呢!
“王佐之才”的近義詞
“王佐之才”的相關成語
“王佐之才”的關聯成語
王字的成語
佐字的成語
之字的成語
才字的成語
王開頭的成語
佐開頭的成語
之開頭的成語
才開頭的成語
wang的成語
zuo的成語
zhi的成語
cai的成語
wzzc的成語
王佐什么什么的成語
王什么之什么的成語
王什么什么才的成語
什么佐之什么的成語
什么佐什么才的成語
什么什么之才的成語
“王佐之才”造句
諸君皆有王佐之才,不幸跟隨劉備。備之命窘,累及諸君。今日身無立錐,誠恐有誤諸君。
他有王佐之才,但沒有英雄之志,先祖能做到的,他做不到。
張良的話語里還是透露出一絲失望,畢竟他是一個王佐之才呀,而眼前的主子卻不愿稱王稱帝,多少會讓他有點心酸與失望的。
何進便也薦侍御史王允,稱其允文允武、一日千里、王佐之才,并說,這不是自己的意見,是大名士郭林宗說的。
平生酷愛竹帛,武藝絕倫,有王佐之才,抱經綸之志。
恩,之前李儒使人來說,他替我父親尋到了一名王佐之才。
當年我與他偶遇,就發現他不凡,于是贈他‘王佐之才’四字,加以勉勵。
歷史上李自成受牛金星的播弄,不計后果把忠心耿耿且有“王佐之才”。
元才雖然才智過人,但是他手頭只有三百親兵,又碰上了王佐之才荀文若,想要脫身簡直比登天還難。
張禮的提議并沒有錯,可以說是中規中矩,可這也正說明了張禮是王佐之才,但是真正的王者是陳玉麟的原因。
* 王佐之才的意思 王佐之才的成語解釋 王佐之才的拼音、詞性、造句、出處、近義詞、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