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彪的讀音 班彪的意思
班彪 班彪(公元3年―54年),字叔皮,扶風安陵(今陜西咸陽東北)人,出身于漢代顯貴和儒學之家,受家學影響很大。從小好古敏求,與其兄班嗣游學不輟,才名漸顯。 西漢末年,為避戰亂至天水,依附于隗囂,欲勸說隗囂歸依漢室,作《王命論》感化之,結果未能如愿。后至河西(今河西走廊一帶 ) , 為大將軍竇融從事 , 勸竇融支持光武帝。東漢初,舉茂才,任徐縣令,因病免官。班彪學博才高,專力從事于史學著述。寫成《后傳》60余篇,斟酌前史,糾正得失,為后世所重。其子班固修成《漢書》,史料多依班彪,實際上是他修史工作的繼續。其女班昭等又補充固所未及完成者。
- 班
- 彪
“班彪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bān biāo]
- 漢字注音:
- ㄅㄢ ㄅㄧㄠ
- 簡繁字形: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班彪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辭典解釋
班彪 bān biāo ㄅㄢ ㄅㄧㄠ 人名。(西元3~54)?字叔皮,東漢扶風安陵(今陜西省咸陽縣東)?人,才高好著述,繼司馬遷《史記》作西漢史六十五篇,未完而歿,后由子班固及女班昭繼續完成,即今漢書。
德語 Ban Biao (Eig, Pers, 3 - 54)?
網絡解釋
班彪
班彪(公元3年―54年),字叔皮,扶風安陵(今陜西咸陽東北)人,出身于漢代顯貴和儒學之家,受家學影響很大。從小好古敏求,與其兄班嗣游學不輟,才名漸顯。
西漢末年,為避戰亂至天水,依附于隗囂,欲勸說隗囂歸依漢室,作《王命論》感化之,結果未能如愿。后至河西(今河西走廊一帶 ) , 為大將軍竇融從事 , 勸竇融支持光武帝。東漢初,舉茂才,任徐縣令,因病免官。班彪學博才高,專力從事于史學著述。寫成《后傳》60余篇,斟酌前史,糾正得失,為后世所重。其子班固修成《漢書》,史料多依班彪,實際上是他修史工作的繼續。其女班昭等又補充固所未及完成者。
“班彪”的單字解釋
【班】:1.為了工作或學習等目的而編成的組織:大班。作業班。進修班。2.指一天之內的一段工作時間:上班。晚班兒。值班。日夜三班。3.軍隊編制的基層單位,隸屬于排。4.舊指戲班,也用于劇團的名稱:班規。搭班。三慶班。5.a)用于人群:這班姑娘真有干勁。b)用于定時開行的交通運輸工具:你搭下一班飛機走吧。公共汽車每隔四分鐘就有一班。6.按排定的時間開行的:班車。班機。7.調回或調動(軍隊):班師。8.姓。
【彪】:1.小老虎,比喻身材高大:彪形大漢。2.虎身上的斑紋,借指文采:彪炳。3.姓。
“班彪”的相關詞語
* 班彪的讀音是:bān biāo,班彪的意思:班彪 班彪(公元3年―54年),字叔皮,扶風安陵(今陜西咸陽東北)人,出身于漢代顯貴和儒學之家,受家學影響很大。從小好古敏求,與其兄班嗣游學不輟,才名漸顯。 西漢末年,為避戰亂至天水,依附于隗囂,欲勸說隗囂歸依漢室,作《王命論》感化之,結果未能如愿。后至河西(今河西走廊一帶 ) , 為大將軍竇融從事 , 勸竇融支持光武帝。東漢初,舉茂才,任徐縣令,因病免官。班彪學博才高,專力從事于史學著述。寫成《后傳》60余篇,斟酌前史,糾正得失,為后世所重。其子班固修成《漢書》,史料多依班彪,實際上是他修史工作的繼續。其女班昭等又補充固所未及完成者。
辭典解釋
班彪 bān biāo ㄅㄢ ㄅㄧㄠ人名。(西元3~54)?字叔皮,東漢扶風安陵(今陜西省咸陽縣東)?人,才高好著述,繼司馬遷《史記》作西漢史六十五篇,未完而歿,后由子班固及女班昭繼續完成,即今漢書。
德語 Ban Biao (Eig, Pers, 3 - 54)?
班彪
班彪(公元3年―54年),字叔皮,扶風安陵(今陜西咸陽東北)人,出身于漢代顯貴和儒學之家,受家學影響很大。從小好古敏求,與其兄班嗣游學不輟,才名漸顯。西漢末年,為避戰亂至天水,依附于隗囂,欲勸說隗囂歸依漢室,作《王命論》感化之,結果未能如愿。后至河西(今河西走廊一帶 ) , 為大將軍竇融從事 , 勸竇融支持光武帝。東漢初,舉茂才,任徐縣令,因病免官。班彪學博才高,專力從事于史學著述。寫成《后傳》60余篇,斟酌前史,糾正得失,為后世所重。其子班固修成《漢書》,史料多依班彪,實際上是他修史工作的繼續。其女班昭等又補充固所未及完成者。
【班】:1.為了工作或學習等目的而編成的組織:大班。作業班。進修班。2.指一天之內的一段工作時間:上班。晚班兒。值班。日夜三班。3.軍隊編制的基層單位,隸屬于排。4.舊指戲班,也用于劇團的名稱:班規。搭班。三慶班。5.a)用于人群:這班姑娘真有干勁。b)用于定時開行的交通運輸工具:你搭下一班飛機走吧。公共汽車每隔四分鐘就有一班。6.按排定的時間開行的:班車。班機。7.調回或調動(軍隊):班師。8.姓。
【彪】:1.小老虎,比喻身材高大:彪形大漢。2.虎身上的斑紋,借指文采:彪炳。3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