璦琿條約的讀音 璦琿條約的意思
璦琿條約 (璦琿條約)《璦琿條約》,又稱《璦琿城和約》,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·尼古拉耶維奇·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(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)在璦琿(今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)簽定的不平等條約,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、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。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;黑龍江、烏蘇里江只準中、俄兩國船只航行;當時清政府拒絕批準該條約。1860年訂立中俄《北京條約》時清政府始予認可。
- 璦
- 琿
- 條
- 約
“璦琿條約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ài huī tiáo yuē]
- 漢字注音:
- ㄞˋ ㄏㄨㄣˊ ㄊㄧㄠˊ ㄩㄝ
- 簡繁字形:
- 璦琿條約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璦琿條約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清代咸豐八年(公元1858)俄國乘英法聯軍北犯的機會,強迫黑龍江將軍奕山訂立的條約。其要點如下:一、外興安嶺以南、黑龍江以北的地方,割給俄國。二、烏蘇里江以東的地方,由中俄兩國共管。三、允許俄國航行黑龍江及烏蘇里江。這是我國有史以來喪失領土最多的一個條約。
辭典解釋
璦琿條約 ài hún tiáo yuē ㄞˋ ㄏㄨㄣˊ ㄊㄧㄠˊ ㄩㄝ 清代咸豐八年(西元1858)?俄國乘英法聯軍北犯的機會,強迫黑龍江將軍奕山訂立的條約。其要點如下:一、外興安嶺以南、黑龍江以北的地方,割給俄國。二、烏蘇里江以東的地方,由中俄兩國共管。三、允許俄國航行黑龍江及烏蘇里江。這是我國有史以來喪失領土最多的一個條約。
英語 Treaty of Aigun, 1858 unequal treaty forced on Qing China by Tsarist Russia
德語 Vertrag von Aigun
網絡解釋
璦琿條約 (璦琿條約)
《璦琿條約》,又稱《璦琿城和約》,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·尼古拉耶維奇·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(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)在璦琿(今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)簽定的不平等條約,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、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。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;黑龍江、烏蘇里江只準中、俄兩國船只航行;當時清政府拒絕批準該條約。1860年訂立中俄《北京條約》時清政府始予認可。
“璦琿條約”的單字解釋
【璦】:同“璦”。
【琿】:[hún]1.美玉。2.地名用字。[huī]地名用字。璦琿,舊縣名,在黑龍江。後作愛輝。今改黑河市。
【條】:[tiáo]1.木名。山楸。2.細長的樹枝。3.長。4.泛指長條形之物:麵條;布條;金條。5.直。參見“條長”。6.條理;次序。7.到達。8.治理。9.條目;條款。10.指法令、條文。11.猶言條陳,條奏。12.逐一登錄。13.編排。14.列舉。15.見“條遞”。16.量詞。用於計量長形物。17.量詞。用於計量抽象事物。18.古民族條戎的省稱。19.古地鳴條的省稱。20.指漢·條侯·周亞夫。21.姓。[tiāo]同“挑”。采摘。
【約】:[yuē]1.纏束;環束。2.繩子。3.約束;檢束。4.阻止;攔阻。5.指防水、攔水的堤壩。6.少;省減;簡約。7.簡要;簡單。8.貧困。9.引申為衰減。10.卑微;卑下。11.以語言或文字訂立共同應遵守的條件。12.邀結;邀請。13.置辦配備。14.屈折內縮。15.求取。16.估量。17.塗飾。18.掠,拂過。19.籠罩。20.大略;大約。21.數學上的約分。參見“約分”。22.姓。古有約續。見《通志·氏族五》。[yāo]方言。用秤稱。
“璦琿條約”的相關詞語
* 璦琿條約的讀音是:ài huī tiáo yuē,璦琿條約的意思:璦琿條約 (璦琿條約)《璦琿條約》,又稱《璦琿城和約》,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·尼古拉耶維奇·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(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)在璦琿(今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)簽定的不平等條約,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、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。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;黑龍江、烏蘇里江只準中、俄兩國船只航行;當時清政府拒絕批準該條約。1860年訂立中俄《北京條約》時清政府始予認可。
基本解釋
清代咸豐八年(公元1858)俄國乘英法聯軍北犯的機會,強迫黑龍江將軍奕山訂立的條約。其要點如下:一、外興安嶺以南、黑龍江以北的地方,割給俄國。二、烏蘇里江以東的地方,由中俄兩國共管。三、允許俄國航行黑龍江及烏蘇里江。這是我國有史以來喪失領土最多的一個條約。
辭典解釋
璦琿條約 ài hún tiáo yuē ㄞˋ ㄏㄨㄣˊ ㄊㄧㄠˊ ㄩㄝ清代咸豐八年(西元1858)?俄國乘英法聯軍北犯的機會,強迫黑龍江將軍奕山訂立的條約。其要點如下:一、外興安嶺以南、黑龍江以北的地方,割給俄國。二、烏蘇里江以東的地方,由中俄兩國共管。三、允許俄國航行黑龍江及烏蘇里江。這是我國有史以來喪失領土最多的一個條約。
英語 Treaty of Aigun, 1858 unequal treaty forced on Qing China by Tsarist Russia
德語 Vertrag von Aigun
璦琿條約 (璦琿條約)
《璦琿條約》,又稱《璦琿城和約》,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·尼古拉耶維奇·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(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)在璦琿(今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)簽定的不平等條約,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、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。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;黑龍江、烏蘇里江只準中、俄兩國船只航行;當時清政府拒絕批準該條約。1860年訂立中俄《北京條約》時清政府始予認可。【璦】:同“璦”。
【琿】:[hún]1.美玉。2.地名用字。[huī]地名用字。璦琿,舊縣名,在黑龍江。後作愛輝。今改黑河市。
【條】:[tiáo]1.木名。山楸。2.細長的樹枝。3.長。4.泛指長條形之物:麵條;布條;金條。5.直。參見“條長”。6.條理;次序。7.到達。8.治理。9.條目;條款。10.指法令、條文。11.猶言條陳,條奏。12.逐一登錄。13.編排。14.列舉。15.見“條遞”。16.量詞。用於計量長形物。17.量詞。用於計量抽象事物。18.古民族條戎的省稱。19.古地鳴條的省稱。20.指漢·條侯·周亞夫。21.姓。[tiāo]同“挑”。采摘。
【約】:[yuē]1.纏束;環束。2.繩子。3.約束;檢束。4.阻止;攔阻。5.指防水、攔水的堤壩。6.少;省減;簡約。7.簡要;簡單。8.貧困。9.引申為衰減。10.卑微;卑下。11.以語言或文字訂立共同應遵守的條件。12.邀結;邀請。13.置辦配備。14.屈折內縮。15.求取。16.估量。17.塗飾。18.掠,拂過。19.籠罩。20.大略;大約。21.數學上的約分。參見“約分”。22.姓。古有約續。見《通志·氏族五》。[yāo]方言。用秤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