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怎么讀 番的意思

漢字 | 番 |
---|---|
讀音 |
|
注音 | ㄈㄢ|ㄆㄢ |
部首 | [田] 田字旁 |
筆畫 | 總筆畫:12 部外:7 |
異體字 | 潘 畨 ?? ?? ?? ?? 蕃 蹯 鄱 |
字形結構 | 上下結構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756A |
其它編碼 | 五筆:tolf 倉頡:hdw 鄭碼:pfki 四角:20609 |
筆順編碼 | 343123425121 |
筆順筆畫 | ノ丶ノ一丨ノ丶丨フ一丨一 |
筆順名稱 | 撇 點 撇 橫 豎 撇 捺 豎 橫折 橫 豎 橫 |
番字的意思
1.指外國或外族:番邦。番茄。番薯。
2.種;樣:別有一番天地。
3.回;次;遍:思考一番。幾番周折。三番五次。翻了一番(數量加了一倍)。
[pān]1.番禺(Pānyú),地名,在廣東。
2.姓。
番字的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● 番
fān ㄈㄢˉ
遍數,次,回:三番五次。輪流更代:輪番。更(gēng )番。稱外國的或外族的:番邦。番茄。番薯。倍:產量翻了二番。其它字義
● 番
pān ㄆㄢˉ
◎ 〔番禺〕地名,在中國廣東省。
英語 to take turns; a turn, a time; to repeat
德語 -mal (Adj)
法語 étranger,nombre de fois,(classificateur pour les actions)?,(nom de famille)?
番字的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番 fān
〈動〉
(1) (象形。小篆字形,上面象野獸的足掌和爪,下面的“田”象獸足踩出的印子。①本義:獸足。②更替,替代,輪流)
(2) 更替,輪值 [take turns]
頓兵一萬,番代往來。——《北史·賀弼傳》
漏鼓移則番代。——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(3) 又如:番代(輪流更換);番休(輪流休息);番更(輪流巡夜)
(4) 用同“翻” [turn]。如:番將轉來(翻轉過來);番修(翻修);番身(翻身)
詞性變化
◎ 番 fān
〈量〉
(1) 次,回 [time]
迭為三番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
(2) 又如:幾番風雨;番把(幾次);番番是福(每件事都吉利)
(3) 種 [a kind of]。如:別有一番天地;別有一番滋味;一番江水一番魚
(4) 片;枚;塊 [piece]
宮中造清思院新殿,用銅鏡三千片,黃白金薄十萬番。——《舊唐書》
(5) 古代計算紙張的單位 [sheet]
[杜暹]秩滿歸,吏以紙萬番贐之, 暹為受百番。——《新唐書》
(6) 倍 [time;fold]。如:翻番;翻了一番
◎ 番 fān
〈形〉
(1) 舊時對西方邊境各少數民族和外國的稱呼 [foreign]。如:番西(四川西部少數民族地區);番錢(外族錢幣);番王(少數民族的領袖);番客(指客居中國的外族人或外國人;或客居南洋的中國人)
(2) 通“蕃”。草木茂盛 [luxuriant;flourishing]
子子孫孫,永永番昌。——漢《白石神君碑》
◎ 番 fān
〈名〉
(1) 通“藩”。籬笆 [fence]
抗折其貌以象墁(màn以泥茨涂屋)茨番閼( è雍塞)也。——《荀子·禮論》。楊倞注:“番,讀為藩。藩籬也。”
(2) 另見 pān
基本詞義
◎ 番 pān
〈名〉
(1) 姓
皇父卿士,番維司徒。——《詩·小雅》
(2) 另見 fān
番字的辭典解釋
舊時對邊境少數民族或外國的稱呼。如:「土番」、「紅毛番」。
舊稱輪流接替的職務。《舊唐書·卷九七·張說傳》:「旬日,得精兵一十三萬,分系諸衛,更番上下,以實京師。」《新唐書·卷一二六·杜暹傳》:「暹率當番衛士繕三宮城,浚池,督役不少懈。」
量詞:? ? 計算次數的單位。相當于「回」、「次」。如:「三番兩次」、「思考一番」、「白費一番苦心」。《南史·卷三二·張敷傳》:「父邵使士南陽宗少文談系象,往復數番。」宋·張炎〈高陽臺·接葉巢鶯〉詞:「能幾番游,看花又是明年。」? ? 計算倍數的單位。如:「連續幾天的漲停板,使他持有的股票價值翻兩番。」
形外國的、外族的。如:「番邦」、「番船」、「番茄」、「番椒」、「番薯」。
番ㄆㄛˊpó名姓。如西漢有番系,東漢有番辰。
番ㄆㄢpān參見「番禺縣 」條。
康熙字典解釋
番【午集上】【田部】 康熙筆畫:12畫,部外筆畫:7畫
〔古文〕????《廣韻》附袁切《集韻》符袁切,??音煩。《說文》獸足謂之番,從釆,田象其掌。或作??蹯。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孚袁切《正韻》孚艱切,??音翻。數也,遞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賢良直宿東番。
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番條之山,無草木,多沙。
又《集韻》蒲波切《正韻》蒲禾切,??音婆。鄱陽豫章縣。《史記·伍子胥傳》闔閭使太子夫差將兵伐楚,取番。《註》索隱曰:蓋鄱陽也。
又番吾,趙地。《戰國策》秦甲涉河,踰漳據番吾,則兵必戰於邯鄲之下矣。《釋文》番,音婆。
又音蒲。亦音盤。《括地志》蒲吾,故東今之眞定府平山縣,卽漢番吾。番,當音蒲。
又姓。《史記·河渠書》河東守番係。《註》番,音婆。
又音潘。詩小雅云:番維司徒。番,氏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故衡山王吳芮與子二人,兄子一人,從百粵之兵,以佐諸侯誅暴秦,有大功,諸侯立以爲王項羽侵奪之地,謂之番君。《釋文》番,音蒲何反。《正字通》姓譜,潘姓爲周文王畢公之後,食采於潘,因氏。讀判平聲。番姓爲吳芮封番君,支孫因氏,讀婆。字彙番姓亦音潘,合潘番二姓爲一音。誤。
又《廣韻》普官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鋪官切,??音潘。番禺,南海地名。《史記·貨殖傳》番禺,亦其一都會也。珠璣,犀,瑇瑁,果布之湊。《左思·蜀都賦》蒟醬流味於番禺之鄕。《釋文》番,音潘。《註》西北牂牁江廣數里,出番禺城下。
又《廣韻》薄官切《集韻》蒲官切,??音槃。番和,縣名。在張掖郡。見《前漢·地理志》。
又《後漢·來歙傳》歙從番須回中徑至略陽。《註》番,音盤。番須,回中,??地名。
又《廣韻》博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逋禾切《正韻》補禾切,??音波。《爾雅·釋訓》番番,勇也。《書·秦誓》番番良士。《傳》武勇番番之良士。《詩·大雅》申伯番番。《傳》番番,武勇貌。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??補過切,音播。獸足。
又《集韻》孚萬切《韻會》甫患切,??音販。與音翻義同。《杜甫詩》會須上番看成竹。《獨孤及詩》舊日霜毛一番新,別時芳草兩回春。
又《集韻》普半切,音判。縣名。在上谷。本亦作潘。
又《史記·扁鵲倉公傳》切之得番隂脈,番隂脈入虛裏乗肺脈。《註》番音芳遠反。
說文解字解釋
說文解字
番【卷二】【釆部】
獸足謂之番。從釆;田,象其掌。??,番或從足從煩。??,古文番。附袁切〖注〗??,亦古文番。
說文解字注
(番)獸足謂之番。從釆、田象其掌。下象掌。上象指爪。是爲象形。許意先有釆字。乃後從釆而象其形。則非獨體之象形、而爲合體之象形也。附袁切。十四部。
(??)番或從足。從煩。此形聲也。
(??)古文番。按九歌。??芳椒兮成堂。王注。布香椒於堂上也。??一作播。丁度、洪興祖皆云。?古播字。按播以番爲聲。此屈賦假番爲播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