疐怎么讀 疐的意思

漢字 | 疐 |
---|---|
讀音 |
|
注音 | ㄓˋ|ㄉㄧˋ |
部首 | [疋] 楚字底 |
筆畫 | 總筆畫:14 部外:9 |
異體字 | ? 嚏 ?? ?? ?? ?? ?? ?? ?? ?? ?? 躓 ?? |
字形結構 | 上下結構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7590 |
其它編碼 | 五筆:fplh 倉頡:jbwno 鄭碼:edxi 四角:40801 |
筆順編碼 | 12452512152134 |
筆順筆畫 | 一丨丶フ丨フ一丨一フ丨一ノ丶 |
筆順名稱 | 橫 豎 點 橫撇/橫鉤 豎 橫折 橫 豎 橫 橫撇/橫鉤 豎 橫 撇 捺 |
疐字的意思
疐字的基本解釋
● 疐
zhì ㄓˋ
阻擋,限止。《説文?叀部》:“疐,礙不行也。”《廣韻?至韻》:“疐,頓也。” 牽絆;顛仆。也作“躓”。《爾雅?釋言》:“疐,仆也。”又“疐,跲也。”
● 疐
dì ㄉㄧˋ
用同“蒂”。瓜果的蒂部。引申為去掉瓜果的蒂。《爾雅?釋木》:“棗李曰疐之。” 《集韻?霽韻》:“疐,去本也。” 同“嚏”。打噴嚏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簡?封診式?厲》:“鼻腔壞,刺其鼻不疐。”。《説文?口部》:“嚔,悟解氣也。”《玉篇?口部》:“嚔,噴鼻也。”
英語 fall, stumble, falter; hindered
德語 niederwerfen
法語 prosterné,prostré
疐字的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疐 zhì
〈動〉
(1) 絆倒 [trip and fall]
狼跋其胡,載疐其尾。——《詩·豳風·狼跋》
又如:跋前疐后(狼前進時會踩著下巴底下垂著的肉,后退又會被尾巴絆倒,比喻進退兩難)
(2) 停滯;阻礙 [stop;hinder]。如:疐跋(困難);疐便(難易)
疐字的辭典解釋
停滯、阻礙不前。《說文解字·叀部》:「疐,礙不行也。」
踏住、踩到。《詩經·豳風·狼跋》:「狼跋其胡,載疐其尾。」
康熙字典解釋
疐【午集上】【疋部】 康熙筆畫:14畫,部外筆畫:9畫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陟利切《正韻》支義切,??音至。頓也。《說文》礙不行也。人欲去而止之也。
又頓也,跲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疐,仆也。《詩·豳風》狼跋其胡,載疐其尾。《傳》疐,跲也。老狼有胡,進則躐其胡,退則跲其尾。《疏》退則跲其尾,謂卻頓而倒于尾上也。
又《廣韻》都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丁計切,??與蔕同。《爾雅·釋木》棗李曰疐之。《疏》謂治棗李,皆去其疐。疐者,柢也。《禮·曲禮》爲天子削瓜者。副之,巾以絺。爲國君者華之,巾以綌,爲大夫累之,士疐之。《疏》疐謂脫華處。
說文解字解釋
說文解字
疐【卷四】【叀部】
礙不行也。從叀,引而止之也。叀者,如叀馬之鼻。從此與牽同意。陟利切
說文解字注
(疐)礙不行也。釋言云。疐、跲也。豳風毛傳同。足部躓、跲也。跲、躓也。以大學懥亦作懫推之。則疐卽躓字。音義皆同。許不謂一字殊其義者、依字形爲之說也。如許說則爾雅、毛傳假疐爲躓。從叀。引而止之也。叀者、如叀馬之鼻。馬當作牛。牛鼻有桊。所以叀牛也。叀之義引伸讀同?。?、綰也。有所牽掣之謂。楊雄酒箴曰。一旦叀礙。爲瓽所轠。謂汲井之缾略有牽絆。爲貯水大盆所擊碎也。字從叀者。如叀牛之鼻然。可使行亦可使止。故曰引而止之也。此說從叀之意。從冂、此與牽同意。冂各本無。今補。從冂者、象挽之使止。如牽字冂象牛縻可引之使行也。故曰此與牽同意。陟利切。古音在十一部。詩曰。載疐其尾。按足部引載躓其尾。必三家詩之異也。或同一毛詩而異字。如同一周禮故書、儀禮古文而或有異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