疻怎么讀 疻的意思
“疻”字共有1個讀音:
[zhǐ]

漢字 | 疻 |
---|---|
讀音 |
|
注音 | ㄓˇ |
部首 | [疒] 病字旁 |
筆畫 | 總筆畫:10 部外:5 |
異體字 | |
字形結構 | 左上包圍結構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75BB |
其它編碼 | 五筆:ukwi 倉頡:krc 鄭碼:tjo 四角:00186 |
筆順編碼 | 4134125134 |
筆順筆畫 | 丶一ノ丶一丨フ一ノ丶 |
筆順名稱 | 點 橫 撇 點 提 豎 橫折 橫 撇 點 |
疻字的意思
皮膚毆傷后發青而沒有創痕。
疻字的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● 疻
zhǐ ㄓˇ
◎ 因毆打而形成的皮膚青腫的傷。
疻字的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疻 zhǐ
〈動〉
(1) 毆人致皮膚腫起無創痕者為“疻”。泛指毆傷 [beat;strike]
疻,毆傷也。從疒,只聲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凡毆傷皮膚起青黑而無創瘢者為疻,有創瘢者曰痏。
(2) 如:疻斗(謂互毆致傷);疻面(毆傷面部);疻爛(謂互相毆打出血)
疻字的辭典解釋
疻ㄓˇzhǐ
參見「疻痏 」條。
康熙字典解釋
疻【午集中】【疒部】 康熙筆畫:10畫,部外筆畫:5畫
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諸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掌氏切,??音紙。《說文》毆傷也。《前漢·薛宣傳》遇人不以義而見疻者,與痏人之罪均,惡不直也。《注》應劭曰:以杖手擊人,剝其皮膚腫,起靑黑而無創瘢者,律謂疻痏。
又《廣韻》旨夷切《集韻》蒸夷切,??音脂。
又《集韻》商支切,音施。
又章移切,音支。
又《類篇》敞尒切,音侈。義??同。
說文解字解釋
說文解字
疻【卷七】【疒部】
毆傷也。從疒只聲。諸氏切
說文解字注
(疻)疻痏、逗。毆傷也。疻痏二字各本無。依全書通例補。漢書薛宣傳。廷尉引傳曰。遇人不以義而見疻者、與痏人之罪鈞。惡不直也。應劭曰。以杖手毆擊人。剝其皮膚。起靑黑而無創瘢者。律謂疻痏。按此、應注譌脫。急就篇顔注云。毆人皮膚腫起曰疻。毆傷曰痏。葢應注律謂疻下奪去六字。當作其有創瘢者謂痏。文??嵇康詩。怛若創痏。李善引說文。痏、瘢也。正與應語合。皆本漢律也。疻輕痏重。遇人不以義而見疻。罪與痏人等。是疻人者輕論。見疻者重論。故曰惡不直也。創瘢謂皮破血流。從??。只聲。諸氏切。十六部。
疻字組詞
* 網站為您提供疻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,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、編碼、部首、筆順、組詞、造句和相關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