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里侯的讀音 百里侯的意思
百里侯 百里侯,縣級最高行政長官,舊稱縣令、知縣,今稱為縣長。秦漢時期,以百里見方的地域作為縣的建制,如果人口密集,則略為縮小,如果人口稀少,則略為擴大。此法作為后續朝代劃分縣一級行政區劃的基礎。人們習慣用百里來稱呼縣,如:百里之縣。而縣令一般都是在科場考取功名或者受到舉薦的人擔任,這樣的人在周朝時代就是諸侯。所以,一般將縣令稱為“百里侯”。在如今的21世紀初,中國臺灣地區的‘縣長’權利很大,有如過去的縣令。該地傳媒仍保留中國傳統習慣,戲稱縣長為“百里侯”。
- 百
- 里
- 侯
“百里侯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bǎi lǐ hóu]
- 漢字注音:
- ㄅㄞˇ ㄌㄧˇ ㄏㄡˊ
- 簡繁字形: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百里侯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辭典解釋
百里侯 bǎi lǐ hóu ㄅㄞˇ ㄌㄧˇ ㄏㄡˊ 統治一百里之地的諸侯。
古稱一縣之長。
網絡解釋
百里侯
百里侯,縣級最高行政長官,舊稱縣令、知縣,今稱為縣長。秦漢時期,以百里見方的地域作為縣的建制,如果人口密集,則略為縮小,如果人口稀少,則略為擴大。此法作為后續朝代劃分縣一級行政區劃的基礎。人們習慣用百里來稱呼縣,如:百里之縣。而縣令一般都是在科場考取功名或者受到舉薦的人擔任,這樣的人在周朝時代就是諸侯。所以,一般將縣令稱為“百里侯”。在如今的21世紀初,中國臺灣地區的‘縣長’權利很大,有如過去的縣令。該地傳媒仍保留中國傳統習慣,戲稱縣長為“百里侯”。
“百里侯”的單字解釋
【百】:表示很多:百草。百貨。百科全書。百家爭鳴。百花齊放。精神百倍。百聞不如一見。
【里】:[lǐ]1.(里兒)衣服、被褥等東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層;紡織品的反面:被里兒。衣服里兒。這面是里兒,那面是面兒。2.方位詞。里邊(跟“外”相對):里屋。里圈。往里走。3.街坊:鄰里。里弄。4.家鄉:故里。鄉里。5.古代五家為鄰,五鄰為里。6.姓。7.長度單位,1市里等于150丈,合500米。[li]1.里面;內部(跟“外”相對):手里。箱子里。話里有話。2.附在“這、那、哪”等字后邊表示地點:這里。那里。頭里。
【侯】:[hòu]閩侯(Mǐnhòu),地名,在福建。[hóu]1.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:侯爵。公侯。2.泛指達官貴人:侯門似海。3.姓。
“百里侯”的相關詞語
* 百里侯的讀音是:bǎi lǐ hóu,百里侯的意思:百里侯 百里侯,縣級最高行政長官,舊稱縣令、知縣,今稱為縣長。秦漢時期,以百里見方的地域作為縣的建制,如果人口密集,則略為縮小,如果人口稀少,則略為擴大。此法作為后續朝代劃分縣一級行政區劃的基礎。人們習慣用百里來稱呼縣,如:百里之縣。而縣令一般都是在科場考取功名或者受到舉薦的人擔任,這樣的人在周朝時代就是諸侯。所以,一般將縣令稱為“百里侯”。在如今的21世紀初,中國臺灣地區的‘縣長’權利很大,有如過去的縣令。該地傳媒仍保留中國傳統習慣,戲稱縣長為“百里侯”。
辭典解釋
百里侯 bǎi lǐ hóu ㄅㄞˇ ㄌㄧˇ ㄏㄡˊ統治一百里之地的諸侯。
古稱一縣之長。
百里侯
百里侯,縣級最高行政長官,舊稱縣令、知縣,今稱為縣長。秦漢時期,以百里見方的地域作為縣的建制,如果人口密集,則略為縮小,如果人口稀少,則略為擴大。此法作為后續朝代劃分縣一級行政區劃的基礎。人們習慣用百里來稱呼縣,如:百里之縣。而縣令一般都是在科場考取功名或者受到舉薦的人擔任,這樣的人在周朝時代就是諸侯。所以,一般將縣令稱為“百里侯”。在如今的21世紀初,中國臺灣地區的‘縣長’權利很大,有如過去的縣令。該地傳媒仍保留中國傳統習慣,戲稱縣長為“百里侯”。【百】:表示很多:百草。百貨。百科全書。百家爭鳴。百花齊放。精神百倍。百聞不如一見。
【里】:[lǐ]1.(里兒)衣服、被褥等東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層;紡織品的反面:被里兒。衣服里兒。這面是里兒,那面是面兒。2.方位詞。里邊(跟“外”相對):里屋。里圈。往里走。3.街坊:鄰里。里弄。4.家鄉:故里。鄉里。5.古代五家為鄰,五鄰為里。6.姓。7.長度單位,1市里等于150丈,合500米。[li]1.里面;內部(跟“外”相對):手里。箱子里。話里有話。2.附在“這、那、哪”等字后邊表示地點:這里。那里。頭里。
【侯】:[hòu]閩侯(Mǐnhòu),地名,在福建。[hóu]1.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:侯爵。公侯。2.泛指達官貴人:侯門似海。3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