盂蘭的讀音 盂蘭的意思
盂蘭 盂蘭(學名:Lecanorchis japonica Bl.):植株高達33厘米;根狀莖肉質,粗5-6毫米。莖纖細,帶白色,但果期變為黑色,中下部具4枚鞘;鞘膜質,圓筒狀,抱莖,長5-7毫米。總狀花序頂生,長4-5厘米,具3-7朵花;花瓣與萼片相似;唇瓣基部有爪,爪的邊緣與蕊柱合生成管,管長3. 5-4毫米;離生部分近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,長8-9毫米,3裂。蒴果直立,圓筒形。花期5-7月。 生于林下,海拔約850-1000米。分布于中國福建和湖南,日本也有分布。此花有栽培,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。(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:)
- 盂
- 蘭
“盂蘭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yú lán]
- 漢字注音:
- ㄩˊ ㄌㄢˊ
- 簡繁字形:
- 盂蘭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盂蘭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見“盂蘭盆 ”。
網絡解釋
盂蘭
盂蘭(學名:Lecanorchis japonica Bl.):植株高達33厘米;根狀莖肉質,粗5-6毫米。莖纖細,帶白色,但果期變為黑色,中下部具4枚鞘;鞘膜質,圓筒狀,抱莖,長5-7毫米。總狀花序頂生,長4-5厘米,具3-7朵花;花瓣與萼片相似;唇瓣基部有爪,爪的邊緣與蕊柱合生成管,管長3. 5-4毫米;離生部分近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,長8-9毫米,3裂。蒴果直立,圓筒形。花期5-7月。
生于林下,海拔約850-1000米。分布于中國福建和湖南,日本也有分布。此花有栽培,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。(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:)
“盂蘭”的單字解釋
“盂蘭”的相關詞語
* 盂蘭的讀音是:yú lán,盂蘭的意思:盂蘭 盂蘭(學名:Lecanorchis japonica Bl.):植株高達33厘米;根狀莖肉質,粗5-6毫米。莖纖細,帶白色,但果期變為黑色,中下部具4枚鞘;鞘膜質,圓筒狀,抱莖,長5-7毫米。總狀花序頂生,長4-5厘米,具3-7朵花;花瓣與萼片相似;唇瓣基部有爪,爪的邊緣與蕊柱合生成管,管長3. 5-4毫米;離生部分近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,長8-9毫米,3裂。蒴果直立,圓筒形。花期5-7月。 生于林下,海拔約850-1000米。分布于中國福建和湖南,日本也有分布。此花有栽培,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。(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:)
基本解釋
見“盂蘭盆 ”。盂蘭
盂蘭(學名:Lecanorchis japonica Bl.):植株高達33厘米;根狀莖肉質,粗5-6毫米。莖纖細,帶白色,但果期變為黑色,中下部具4枚鞘;鞘膜質,圓筒狀,抱莖,長5-7毫米。總狀花序頂生,長4-5厘米,具3-7朵花;花瓣與萼片相似;唇瓣基部有爪,爪的邊緣與蕊柱合生成管,管長3. 5-4毫米;離生部分近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,長8-9毫米,3裂。蒴果直立,圓筒形。花期5-7月。生于林下,海拔約850-1000米。分布于中國福建和湖南,日本也有分布。此花有栽培,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。(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