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經的讀音 石經的意思
石經 石經是中國古代刻于石碑,摩崖上的儒家經籍和佛道經典。石刻的經書。始於漢平帝元始元年(西元1),此後歷代都有石經,如熹平石經、正始石經、開成石經等。今可考見其文字者,以熹平石經為最早。
- 石
- 經
“石經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shí jīng]
- 漢字注音:
- ㄕˊ ㄐㄧㄥ
- 簡繁字形:
- 石經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石經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1.刻在石上的儒家經典。漢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命甄豐摹古文《易》﹑《書》﹑《詩》﹑《左傳》于石,此為石經之始。漢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見者,有:(1)漢靈帝熹平四年(公元175年)蔡邕用隸書寫成的"熹平石經",亦稱"一字石經"。(2)三國魏齊王(曹芳)正始(公元240-248年)中用古文﹑篆﹑隸三體刻石的"正始石經",亦稱"三體石經"。(3)唐文宗開成二年(公元837年)用楷書刻石的"唐開成石經"。(4)后蜀孟昶命毋昭裔督造的楷書"蜀石經",又稱"廣政石經"。(5)宋仁宗嘉佑六年(公元1061年)竣工的"北宋石經",因用篆、隸二體,又稱"二字石經"。(6)宋高宗時御書刻石的"南宋石經",亦稱"宋高宗御書石經"。(7)清乾隆年間刻石的"清石經"。參閱清顧炎武《石經考》﹑清萬斯同《石經考》﹑近人張國淦《歷代石經考》。 2.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經。現存石碑刻經規模最大的是北京房山云居寺附近的石經。從隋代大業年間(公元七世紀初)刻起,到明代萬歷﹑天啟年間(公元十七世紀初)為止,大部分重要佛經都已刻成。 辭典解釋
石經 shí jīng ㄕˊ ㄐㄧㄥ 石刻的經書。始于漢平帝元始元年(西元1)?,此后歷代都有石經,如熹平石經、正始石經、開成石經等。今可考見其文字者,以熹平石經為最早。
網絡解釋
石經
石經是中國古代刻于石碑,摩崖上的儒家經籍和佛道經典。石刻的經書。始於漢平帝元始元年(西元1),此後歷代都有石經,如熹平石經、正始石經、開成石經等。今可考見其文字者,以熹平石經為最早。
“石經”的單字解釋
【石】:[shí]1.構成地殼的堅硬物質,是由礦物集合而成的:花崗石。石灰石。石碑。石板。石器。見〖巖石〗。2.指石刻:金石。3.古代用來治病的石針:藥石。4.姓。[dàn]容量單位,10斗等于1石。(在古書中讀shí,如“二千石、萬石”等。)
【經】:[jīng]1.(舊讀jìng)織物上縱的方向的紗或線(跟“緯”相對):經紗。經線。2.中醫指人體內氣血運行通路的主干:經脈。經絡。3.經度:東經。西經。4.經營;治理:經商。整軍經武。5.上吊:自經。6.歷久不變的;正常:經常。不經之談。7.經典:本草經。佛經。念經。十三經。8.月經:行經。經血不調。9.姓。10.經過:經年累月。幾經周折。這件事是經我手辦的。經他一說,我才知道。11.禁(jīn)受:經不起。經得起考驗。[jìng]織布之前,把紡好的紗或線密密地繃起來,來回梳整,使成為經紗或經線:經紗。
“石經”的相關詞語
“石經”造句
這塊天然的玉石經過藝術家的精雕細琢,已經變成了一件藝術品。
優質石灰石經高溫煅燒,經化學反應、過濾、干燥、篩粉等工藝制作。
結果實驗結果表明,山東的蒙脫石經過一定的精制技術處理,很有可能達到與進口抗腹瀉藥思密達相同的質量。
韓在石經過多年的努力贏得了世界無數影迷.
復雜*礦石經加壓氧化處理后,浸出試劑用量減少,*浸出率升高。
殿內保存有五代石香爐、宋代石經幢和石羅漢.
金礦尾礦為黃金礦石經選礦后棄而無用的廢渣.
本文以魏石經古文為研究對象,從純文字學角度對其進行綜合研究。
這里的巖石經過18億年海水的侵蝕,形成了獨特的海蝕地貌,這里有海蝕崖、海蝕洞、海蝕臺、海蝕柱、海蝕橋等等。
該寺的特點是石碑很多,有石經碑和明萬歷螭首石碑等。
* 石經的讀音是:shí jīng,石經的意思:石經 石經是中國古代刻于石碑,摩崖上的儒家經籍和佛道經典。石刻的經書。始於漢平帝元始元年(西元1),此後歷代都有石經,如熹平石經、正始石經、開成石經等。今可考見其文字者,以熹平石經為最早。
基本解釋
1.刻在石上的儒家經典。漢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命甄豐摹古文《易》﹑《書》﹑《詩》﹑《左傳》于石,此為石經之始。漢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見者,有:(1)漢靈帝熹平四年(公元175年)蔡邕用隸書寫成的"熹平石經",亦稱"一字石經"。(2)三國魏齊王(曹芳)正始(公元240-248年)中用古文﹑篆﹑隸三體刻石的"正始石經",亦稱"三體石經"。(3)唐文宗開成二年(公元837年)用楷書刻石的"唐開成石經"。(4)后蜀孟昶命毋昭裔督造的楷書"蜀石經",又稱"廣政石經"。(5)宋仁宗嘉佑六年(公元1061年)竣工的"北宋石經",因用篆、隸二體,又稱"二字石經"。(6)宋高宗時御書刻石的"南宋石經",亦稱"宋高宗御書石經"。(7)清乾隆年間刻石的"清石經"。參閱清顧炎武《石經考》﹑清萬斯同《石經考》﹑近人張國淦《歷代石經考》。 2.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經。現存石碑刻經規模最大的是北京房山云居寺附近的石經。從隋代大業年間(公元七世紀初)刻起,到明代萬歷﹑天啟年間(公元十七世紀初)為止,大部分重要佛經都已刻成。辭典解釋
石經 shí jīng ㄕˊ ㄐㄧㄥ石刻的經書。始于漢平帝元始元年(西元1)?,此后歷代都有石經,如熹平石經、正始石經、開成石經等。今可考見其文字者,以熹平石經為最早。
石經
石經是中國古代刻于石碑,摩崖上的儒家經籍和佛道經典。石刻的經書。始於漢平帝元始元年(西元1),此後歷代都有石經,如熹平石經、正始石經、開成石經等。今可考見其文字者,以熹平石經為最早。【石】:[shí]1.構成地殼的堅硬物質,是由礦物集合而成的:花崗石。石灰石。石碑。石板。石器。見〖巖石〗。2.指石刻:金石。3.古代用來治病的石針:藥石。4.姓。[dàn]容量單位,10斗等于1石。(在古書中讀shí,如“二千石、萬石”等。)
【經】:[jīng]1.(舊讀jìng)織物上縱的方向的紗或線(跟“緯”相對):經紗。經線。2.中醫指人體內氣血運行通路的主干:經脈。經絡。3.經度:東經。西經。4.經營;治理:經商。整軍經武。5.上吊:自經。6.歷久不變的;正常:經常。不經之談。7.經典:本草經。佛經。念經。十三經。8.月經:行經。經血不調。9.姓。10.經過:經年累月。幾經周折。這件事是經我手辦的。經他一說,我才知道。11.禁(jīn)受:經不起。經得起考驗。[jìng]織布之前,把紡好的紗或線密密地繃起來,來回梳整,使成為經紗或經線:經紗。
這塊天然的玉石經過藝術家的精雕細琢,已經變成了一件藝術品。
優質石灰石經高溫煅燒,經化學反應、過濾、干燥、篩粉等工藝制作。
結果實驗結果表明,山東的蒙脫石經過一定的精制技術處理,很有可能達到與進口抗腹瀉藥思密達相同的質量。
韓在石經過多年的努力贏得了世界無數影迷.
復雜*礦石經加壓氧化處理后,浸出試劑用量減少,*浸出率升高。
殿內保存有五代石香爐、宋代石經幢和石羅漢.
金礦尾礦為黃金礦石經選礦后棄而無用的廢渣.
本文以魏石經古文為研究對象,從純文字學角度對其進行綜合研究。
這里的巖石經過18億年海水的侵蝕,形成了獨特的海蝕地貌,這里有海蝕崖、海蝕洞、海蝕臺、海蝕柱、海蝕橋等等。
該寺的特點是石碑很多,有石經碑和明萬歷螭首石碑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