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磨勘的讀音 磨勘的意思

    磨勘 唐內外文武官員考課,由本司及本州府長官按規定考核其功過行能,分九等寫入考狀,由吏部與各道觀察使復驗,任期滿后,根據考績結果升降。為防止申報不實與升降不當,須經吏部和各道觀察使予以復驗。磨勘之名始于此時。宋置審官院主持官員考課升遷,并確定磨勘名稱。
    • kān

    “磨勘”的讀音

    拼音讀音
    [mó kān]
    漢字注音:
    ㄇㄛˊ ㄎㄢ
    簡繁字形:
    是否常用:

    “磨勘”的意思

    基本解釋

    基本解釋

    1.唐宋官員考績升遷的制度。唐時文武官吏由州府和百司官長考核,分九等注入考狀,期滿根據考績決定升降,并經吏部和各道觀察使等復驗,稱"磨勘"。宋代設審官院主持此事。 2.科舉時代對鄉﹑會試卷派翰林院儒臣等復核,稱"磨勘"。 3.查核。 4.反復琢磨;鉆研。

    辭典解釋

    磨勘  mó kān  ㄇㄛˊ ㄎㄢ  

    推求學理。
    清.黃宗羲《明儒學案.卷二○.江右學王門案五.太常王塘南先生時槐》:「塘南之學,八十年磨勘至此,可謂洞徹心境者矣!」

    古時勘察官吏的成績。
    唐.德宗〈磨勘內侍官結階敕〉:「并結階累勛階者,并且當司磨勘,具銜奏來。」

    明、清科舉時,對鄉、會試卷,按例須進呈,派翰林院儒臣覆核,檢查詞句、書法是否符合規定,稱為「磨勘」。見明.黃佐《翰林記.卷一一.評駁進呈試錄》、清.孫承澤《天府廣記.卷一七.禮部磨勘》。

    網絡解釋

    磨勘

    唐內外文武官員考課,由本司及本州府長官按規定考核其功過行能,分九等寫入考狀,由吏部與各道觀察使復驗,任期滿后,根據考績結果升降。為防止申報不實與升降不當,須經吏部和各道觀察使予以復驗。磨勘之名始于此時。宋置審官院主持官員考課升遷,并確定磨勘名稱。

    “磨勘”的單字解釋

    】:[mó]1.摩擦:腳上磨了幾個大泡。我勸了他半天,嘴唇都快磨破了。2.用磨料磨物體使光滑、鋒利或達到其他目的:磨刀。磨墨。磨玻璃。鐵杵磨成針。3.折磨:他被這場病磨得改了樣子了。4.糾纏;磨煩(mò·fan):這孩子可真磨人。5.消滅;磨滅:百世不磨。6.消耗時間;拖延:磨洋工。磨工夫。[mò]1.把糧食弄碎的工具,通常是兩個圓石盤做成的:一盤磨。電磨。推磨。2.用磨把糧食弄碎:磨面。磨豆腐。磨麥子。3.掉轉;轉變:把汽車磨過來。我幾次三番勸他,他還是磨不過來。
    】:1.校訂;核對:勘誤。校勘。2.實地查看;探測:勘探。勘查。勘驗。

    “磨勘”的相關詞語

    * 磨勘的讀音是:mó kān,磨勘的意思:磨勘 唐內外文武官員考課,由本司及本州府長官按規定考核其功過行能,分九等寫入考狀,由吏部與各道觀察使復驗,任期滿后,根據考績結果升降。為防止申報不實與升降不當,須經吏部和各道觀察使予以復驗。磨勘之名始于此時。宋置審官院主持官員考課升遷,并確定磨勘名稱。
  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