磨喝樂的讀音 磨喝樂的意思
磨喝樂 “磨喝樂”是梵文音譯,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兒子,佛教天龍八部之一,傳入中國以后經過一番漢化,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為可愛兒童形象,成為“七夕”節供奉牛郎、織女的一種土泥偶人。據《東京夢華錄》記載,兩宋時期,每年的七夕節,無論是達官顯貴,還是平民百姓,都用“磨喝樂”來供奉牛郎、織女,借此來實現“乞巧”和多子多福的愿望。
- 磨
- 喝
- 樂
“磨喝樂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mó hē lè]
- 漢字注音:
- ㄇㄛˊ ㄏㄜ ㄌㄜˋ
- 簡繁字形:
- 磨喝樂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磨喝樂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1.亦作"磨合羅"。 2.梵語mahoraga的音譯。原為佛教八部眾神之一的摩睺羅神。唐宋時借其名制作為一種土木偶人,于七夕供養。唐時也叫"化生"。謂供養以祝禱生育男孩,故成為送姻親家的禮物。后成為兒童玩具。 3.比喻喜愛的人物。 辭典解釋
磨喝樂 mó hē lè ㄇㄛˊ ㄏㄜ ㄌㄜˋ 七夕日供乞巧用的娃娃。用木、泥或蠟制成。宋.孟元老《東京夢華錄.卷八.七夕》:「七月七夕,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、州西梁門外瓦子、北門外、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,皆賣磨喝樂,乃小塑土偶耳。」也作「魔合羅」。
比喻受人喜愛的人物。也作「魔合羅」。
網絡解釋
磨喝樂
“磨喝樂”是梵文音譯,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兒子,佛教天龍八部之一,傳入中國以后經過一番漢化,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為可愛兒童形象,成為“七夕”節供奉牛郎、織女的一種土泥偶人。據《東京夢華錄》記載,兩宋時期,每年的七夕節,無論是達官顯貴,還是平民百姓,都用“磨喝樂”來供奉牛郎、織女,借此來實現“乞巧”和多子多福的愿望。
“磨喝樂”的單字解釋
【磨】:[mó]1.摩擦:腳上磨了幾個大泡。我勸了他半天,嘴唇都快磨破了。2.用磨料磨物體使光滑、鋒利或達到其他目的:磨刀。磨墨。磨玻璃。鐵杵磨成針。3.折磨:他被這場病磨得改了樣子了。4.糾纏;磨煩(mò·fan):這孩子可真磨人。5.消滅;磨滅:百世不磨。6.消耗時間;拖延:磨洋工。磨工夫。[mò]1.把糧食弄碎的工具,通常是兩個圓石盤做成的:一盤磨。電磨。推磨。2.用磨把糧食弄碎:磨面。磨豆腐。磨麥子。3.掉轉;轉變:把汽車磨過來。我幾次三番勸他,他還是磨不過來。
【喝】:[hē]1.把液體飲料或流質食物咽下去:喝水。喝酒。喝茶。喝粥。2.特指喝酒:喝醉了。[hè]大聲喊叫:喝彩。喝問。[yè]聲音嘶啞、噎塞:“兒生,號啼之聲鴻朗高暢者壽,嘶喝濕下者夭”。
【樂】:[lè]1.歡喜、愉悅:“快樂”、“歡樂”、“樂事”。《論語?學而》:“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!”2.快樂的事或態度:“人生一大樂”。《左傳?隱公元年》:“其樂也融融。”《論語?雍也》:“回也不改其樂。”3.聲色情事。《國語?越語下》:“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。”4.笑:“把一屋子的人都逗樂了!”5.喜愛:“樂於助人”、“樂於行善”。[yuè]1.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:“音樂”、“奏樂”、“軍樂”。《論語?子路》:“事不成,則禮樂不興。”2.六經之一。即樂經,相傳亡於秦火:“詩、書、禮、樂、易、春秋,謂之六經。”3.姓。如戰國時燕國有樂毅。[yào]喜好、欣賞。用於文言文。《論語?雍也》:“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。”[lào]地名用字。如河北省有樂亭、山東省有樂陵。
“磨喝樂”的相關詞語
* 磨喝樂的讀音是:mó hē lè,磨喝樂的意思:磨喝樂 “磨喝樂”是梵文音譯,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兒子,佛教天龍八部之一,傳入中國以后經過一番漢化,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為可愛兒童形象,成為“七夕”節供奉牛郎、織女的一種土泥偶人。據《東京夢華錄》記載,兩宋時期,每年的七夕節,無論是達官顯貴,還是平民百姓,都用“磨喝樂”來供奉牛郎、織女,借此來實現“乞巧”和多子多福的愿望。
基本解釋
1.亦作"磨合羅"。 2.梵語mahoraga的音譯。原為佛教八部眾神之一的摩睺羅神。唐宋時借其名制作為一種土木偶人,于七夕供養。唐時也叫"化生"。謂供養以祝禱生育男孩,故成為送姻親家的禮物。后成為兒童玩具。 3.比喻喜愛的人物。辭典解釋
磨喝樂 mó hē lè ㄇㄛˊ ㄏㄜ ㄌㄜˋ七夕日供乞巧用的娃娃。用木、泥或蠟制成。宋.孟元老《東京夢華錄.卷八.七夕》:「七月七夕,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、州西梁門外瓦子、北門外、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,皆賣磨喝樂,乃小塑土偶耳。」也作「魔合羅」。
比喻受人喜愛的人物。也作「魔合羅」。
磨喝樂
“磨喝樂”是梵文音譯,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兒子,佛教天龍八部之一,傳入中國以后經過一番漢化,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為可愛兒童形象,成為“七夕”節供奉牛郎、織女的一種土泥偶人。據《東京夢華錄》記載,兩宋時期,每年的七夕節,無論是達官顯貴,還是平民百姓,都用“磨喝樂”來供奉牛郎、織女,借此來實現“乞巧”和多子多福的愿望。【磨】:[mó]1.摩擦:腳上磨了幾個大泡。我勸了他半天,嘴唇都快磨破了。2.用磨料磨物體使光滑、鋒利或達到其他目的:磨刀。磨墨。磨玻璃。鐵杵磨成針。3.折磨:他被這場病磨得改了樣子了。4.糾纏;磨煩(mò·fan):這孩子可真磨人。5.消滅;磨滅:百世不磨。6.消耗時間;拖延:磨洋工。磨工夫。[mò]1.把糧食弄碎的工具,通常是兩個圓石盤做成的:一盤磨。電磨。推磨。2.用磨把糧食弄碎:磨面。磨豆腐。磨麥子。3.掉轉;轉變:把汽車磨過來。我幾次三番勸他,他還是磨不過來。
【喝】:[hē]1.把液體飲料或流質食物咽下去:喝水。喝酒。喝茶。喝粥。2.特指喝酒:喝醉了。[hè]大聲喊叫:喝彩。喝問。[yè]聲音嘶啞、噎塞:“兒生,號啼之聲鴻朗高暢者壽,嘶喝濕下者夭”。
【樂】:[lè]1.歡喜、愉悅:“快樂”、“歡樂”、“樂事”。《論語?學而》:“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!”2.快樂的事或態度:“人生一大樂”。《左傳?隱公元年》:“其樂也融融。”《論語?雍也》:“回也不改其樂。”3.聲色情事。《國語?越語下》:“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。”4.笑:“把一屋子的人都逗樂了!”5.喜愛:“樂於助人”、“樂於行善”。[yuè]1.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:“音樂”、“奏樂”、“軍樂”。《論語?子路》:“事不成,則禮樂不興。”2.六經之一。即樂經,相傳亡於秦火:“詩、書、禮、樂、易、春秋,謂之六經。”3.姓。如戰國時燕國有樂毅。[yào]喜好、欣賞。用於文言文。《論語?雍也》:“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。”[lào]地名用字。如河北省有樂亭、山東省有樂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