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穜怎么讀 穜的意思

    “穜”字共有2個讀音: [tóng]   [zhǒng]  
    穜
    漢字
    讀音 [tóng]
    [zhǒng]
    注音 ㄊㄨㄥˊ|ㄓㄨㄥˇ
    部首 [禾]  禾木旁
    筆畫 總筆畫:17 部外:12
    異體字
   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
   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+7A5C
    其它編碼 五筆:tujf 倉頡:hdytg 鄭碼:mfkb 四角:20915
    筆順編碼 31234414312511211
    筆順筆畫 ノ一丨ノ丶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丨一一
    筆順名稱 撇 橫 豎 撇 點 點 橫 點 撇 橫 豎 橫折 橫 橫 豎 橫 橫

    穜字的意思

    [tóng]

    1.1.早種晚熟的谷物:“上春,詔王后帥六宮之人而~稑之種,而獻之于王。”

    2.2.木棉。

    [zhǒng]

    1.1.古同“”。

    2.2.古同“”。

    [zhòng]

    同“種(種)”。

    穜字的基本解釋

    tóng ㄊㄨㄥˊ 《廣韻》徒紅切,平東定。又直容切。東部。


    先種後熟的穀類。《周禮?天官?內宰》:“上春,詔王后帥六宮之人而生穜稑之種,而獻之于王。” 木棉。元陳高《穜花詩》:“炎方有穜樹,衣被代蠶桑。”

    zhǒng ㄓㄨㄥˇ 《集韻》主勇切,上腫章。


    同“”。《廣雅?釋詁三》:“穜,類也。” 同“”。《馬王堆漢基帛書?五十二病方?穜(腫)橐》:“穜橐者,黑實橐,不去。”

    zhòng ㄓㄨㄥˋ 《集韻》朱用切,去用章。東部。 反切


    同“”。播種;種植。《説文?禾部》:“穜,埶也。”

    英語 rice

    穜字的詳細解釋

    穜字的辭典解釋

    穜ㄊㄨㄥˊtóng 名

    先種後熟的農作物。《周禮·天官·內宰》:「上春,詔王后帥六宮之人而生穜稑之種,而獻之于王。」鄭玄注引鄭司農云:「先種後孰謂之穜,後種先孰謂之稑。」

    康熙字典解釋

    穜【午集下】【禾部】 康熙筆畫:17畫,部外筆畫:12畫

    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徒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東切,??音同。穜稑。詳稑字註。

    又《廣韻》直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傳容切,??音重,亦書作重。《詩·豳風》黍稷重穋。《正字通》按毛詩重穋,重讀平聲,不借用種穜。自說文以禾從重者爲重穋之重,禾從童者爲蓺種之穜,後人因襲不改,陸德明又從而傅會之。究其義則種爲蓺植,讀若衆。爲穀種,讀若腫。如大雅生民:誕降嘉種,種之黃茂。分上去二聲是也。不必泥說文種爲先穜後熟,穜爲蓺也。詳見種字註。

    說文解字解釋

    說文解字

    穜【卷七】【禾部】

    埶也。從禾童聲。之用切

    說文解字注

    (穜)埶也。丮部曰。埶、穜也。小篆埶爲穜。之用切。種爲先穜後孰。直容切。而隸書互易之。詳張氏五經文字。種者以穀播於土。因之名穀可種者曰種。凡物可種者皆曰種。別其音之隴切。生民曰。種之黃茂。又曰。實種實褎。箋云。種生不雜也。從禾。童聲。之用切。九部。

    穜字組詞

    * 網站為您提供穜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,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、編碼、部首、筆順、組詞、造句和相關成語。
  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