箋譜的讀音 箋譜的意思
箋譜 箋紙自南北朝源起以后,一直是文人雅士鐘愛之物,唐時的『薛濤箋』久負盛名。『花箋』上常印有淡雅的圖案,或山水、或花鳥、或人物,特別是名家箋紙備受推崇,將雅致箋紙編輯成冊是謂『箋譜』。 明代吳發祥刻印《蘿軒變古箋譜》,堪稱我國古代拱花木刻彩印箋譜之首,是中國早期木版彩印精品。箋譜由明代顏繼祖輯稿,吳發祥刻版,上、下冊。上冊有顏氏自撰小引 三葉、目錄列畫詩、筠藍、飛白、博物、折贈、雕玉、闘草、雜稿,共計八目;下冊八目,分別為選石、遺贈、仙靈、代步、搜奇、龍種、擇棲、雜稿。據《金陵通傳》記載,吳發祥寓于金陵(今南京),刻此譜時四十八歲,書成于天啟六年(一六二六)。 魯迅先生早年與鄭振鐸先生一起編寫《北平箋譜》、《十竹齋箋譜》時,曾多次提及《蘿軒變古箋譜》。這部箋譜刻成于明天啟六年(1626),比《十竹齋箋譜》年代更早,印得更精致。它是我國目前傳世箋譜中,年代最早的一部。如今,這部上下兩冊的箋譜已是一部國寶級的海內孤本,為上海博物館所收藏。說起雕版、饾版等工藝,專家們經常拿《蘿軒變古箋譜》作為優秀范例,因為這是一件世間珍品。
- 箋
- 譜
“箋譜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jiān pǔ]
- 漢字注音:
- ㄐㄧㄢ ㄆㄨˇ
- 簡繁字形:
- 箋譜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箋譜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指將印有圖畫等的華美箋紙歸類整理匯編成的簿冊。
網絡解釋
箋譜
箋紙自南北朝源起以后,一直是文人雅士鐘愛之物,唐時的『薛濤箋』久負盛名。『花箋』上常印有淡雅的圖案,或山水、或花鳥、或人物,特別是名家箋紙備受推崇,將雅致箋紙編輯成冊是謂『箋譜』。
明代吳發祥刻印《蘿軒變古箋譜》,堪稱我國古代拱花木刻彩印箋譜之首,是中國早期木版彩印精品。箋譜由明代顏繼祖輯稿,吳發祥刻版,上、下冊。上冊有顏氏自撰小引 三葉、目錄列畫詩、筠藍、飛白、博物、折贈、雕玉、闘草、雜稿,共計八目;下冊八目,分別為選石、遺贈、仙靈、代步、搜奇、龍種、擇棲、雜稿。據《金陵通傳》記載,吳發祥寓于金陵(今南京),刻此譜時四十八歲,書成于天啟六年(一六二六)。
魯迅先生早年與鄭振鐸先生一起編寫《北平箋譜》、《十竹齋箋譜》時,曾多次提及《蘿軒變古箋譜》。這部箋譜刻成于明天啟六年(1626),比《十竹齋箋譜》年代更早,印得更精致。它是我國目前傳世箋譜中,年代最早的一部。如今,這部上下兩冊的箋譜已是一部國寶級的海內孤本,為上海博物館所收藏。說起雕版、饾版等工藝,專家們經常拿《蘿軒變古箋譜》作為優秀范例,因為這是一件世間珍品。
“箋譜”的單字解釋
“箋譜”的相關詞語
* 箋譜的讀音是:jiān pǔ,箋譜的意思:箋譜 箋紙自南北朝源起以后,一直是文人雅士鐘愛之物,唐時的『薛濤箋』久負盛名。『花箋』上常印有淡雅的圖案,或山水、或花鳥、或人物,特別是名家箋紙備受推崇,將雅致箋紙編輯成冊是謂『箋譜』。 明代吳發祥刻印《蘿軒變古箋譜》,堪稱我國古代拱花木刻彩印箋譜之首,是中國早期木版彩印精品。箋譜由明代顏繼祖輯稿,吳發祥刻版,上、下冊。上冊有顏氏自撰小引 三葉、目錄列畫詩、筠藍、飛白、博物、折贈、雕玉、闘草、雜稿,共計八目;下冊八目,分別為選石、遺贈、仙靈、代步、搜奇、龍種、擇棲、雜稿。據《金陵通傳》記載,吳發祥寓于金陵(今南京),刻此譜時四十八歲,書成于天啟六年(一六二六)。 魯迅先生早年與鄭振鐸先生一起編寫《北平箋譜》、《十竹齋箋譜》時,曾多次提及《蘿軒變古箋譜》。這部箋譜刻成于明天啟六年(1626),比《十竹齋箋譜》年代更早,印得更精致。它是我國目前傳世箋譜中,年代最早的一部。如今,這部上下兩冊的箋譜已是一部國寶級的海內孤本,為上海博物館所收藏。說起雕版、饾版等工藝,專家們經常拿《蘿軒變古箋譜》作為優秀范例,因為這是一件世間珍品。
基本解釋
指將印有圖畫等的華美箋紙歸類整理匯編成的簿冊。箋譜
箋紙自南北朝源起以后,一直是文人雅士鐘愛之物,唐時的『薛濤箋』久負盛名。『花箋』上常印有淡雅的圖案,或山水、或花鳥、或人物,特別是名家箋紙備受推崇,將雅致箋紙編輯成冊是謂『箋譜』。明代吳發祥刻印《蘿軒變古箋譜》,堪稱我國古代拱花木刻彩印箋譜之首,是中國早期木版彩印精品。箋譜由明代顏繼祖輯稿,吳發祥刻版,上、下冊。上冊有顏氏自撰小引 三葉、目錄列畫詩、筠藍、飛白、博物、折贈、雕玉、闘草、雜稿,共計八目;下冊八目,分別為選石、遺贈、仙靈、代步、搜奇、龍種、擇棲、雜稿。據《金陵通傳》記載,吳發祥寓于金陵(今南京),刻此譜時四十八歲,書成于天啟六年(一六二六)。
魯迅先生早年與鄭振鐸先生一起編寫《北平箋譜》、《十竹齋箋譜》時,曾多次提及《蘿軒變古箋譜》。這部箋譜刻成于明天啟六年(1626),比《十竹齋箋譜》年代更早,印得更精致。它是我國目前傳世箋譜中,年代最早的一部。如今,這部上下兩冊的箋譜已是一部國寶級的海內孤本,為上海博物館所收藏。說起雕版、饾版等工藝,專家們經常拿《蘿軒變古箋譜》作為優秀范例,因為這是一件世間珍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