粵劇的讀音 粵劇的意思
粵劇 粵劇(Cantonese Opera),又稱“廣東大戲”或者“大戲”,廣東傳統戲曲之一,源自南戲,流行廣東、廣西兩省和港、澳地區,在國外操粵語的華裔聚居區也時有演出。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、廣西出現,是糅合唱念做打、樂師配樂、戲臺服飾、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。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。 粵劇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。2009年9月30日,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,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- 粵
- 劇
“粵劇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yuè jù]
- 漢字注音:
- ㄩㄝˋ ㄐㄩˋ
- 簡繁字形:
- 粵劇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粵劇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粵劇 yuèjù
[Guangdong opera] 中國廣東地方戲曲劇種之一,用廣州話演唱,主要流行于說粵語的地區
辭典解釋
粵劇 yuè jù ㄩㄝˋ ㄐㄩˋ 流行于說粵語地區的劇種。如廣東、廣西、香港、澳門及華僑聚居之地。明清兩代弋陽腔、皮黃、昆腔等相繼流傳到廣東,清初出現廣東本地班,融合諸腔,并吸收廣東民間音樂及流行曲調,于雍正前后匯合形成粵劇。用廣東話演唱,極具地方色彩。唱腔以梆子、二黃、西皮為主,腳色有生、旦、文武生、武生、公腳、小武等,服裝華麗考究。劇碼取材自傳統戲曲、外國電影或西洋名劇,涵容性極大,為粵劇的一大特色。
也稱為「廣府戲」、「廣東大戲」、「廣州戲」。
英語 Cantonese opera
德語 Kantonesische Oper (S)?, Yue Oper (S)?
法語 Opéra cantonais
網絡解釋
粵劇
粵劇(Cantonese Opera),又稱“廣東大戲”或者“大戲”,廣東傳統戲曲之一,源自南戲,流行廣東、廣西兩省和港、澳地區,在國外操粵語的華裔聚居區也時有演出。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、廣西出現,是糅合唱念做打、樂師配樂、戲臺服飾、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。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。
粵劇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。2009年9月30日,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,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“粵劇”的單字解釋
“粵劇”的相關詞語
* 粵劇的讀音是:yuè jù,粵劇的意思:粵劇 粵劇(Cantonese Opera),又稱“廣東大戲”或者“大戲”,廣東傳統戲曲之一,源自南戲,流行廣東、廣西兩省和港、澳地區,在國外操粵語的華裔聚居區也時有演出。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、廣西出現,是糅合唱念做打、樂師配樂、戲臺服飾、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。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。 粵劇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。2009年9月30日,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,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基本解釋
粵劇 yuèjù
[Guangdong opera] 中國廣東地方戲曲劇種之一,用廣州話演唱,主要流行于說粵語的地區
辭典解釋
粵劇 yuè jù ㄩㄝˋ ㄐㄩˋ流行于說粵語地區的劇種。如廣東、廣西、香港、澳門及華僑聚居之地。明清兩代弋陽腔、皮黃、昆腔等相繼流傳到廣東,清初出現廣東本地班,融合諸腔,并吸收廣東民間音樂及流行曲調,于雍正前后匯合形成粵劇。用廣東話演唱,極具地方色彩。唱腔以梆子、二黃、西皮為主,腳色有生、旦、文武生、武生、公腳、小武等,服裝華麗考究。劇碼取材自傳統戲曲、外國電影或西洋名劇,涵容性極大,為粵劇的一大特色。
也稱為「廣府戲」、「廣東大戲」、「廣州戲」。
英語 Cantonese opera
德語 Kantonesische Oper (S)?, Yue Oper (S)?
法語 Opéra cantonais
粵劇
粵劇(Cantonese Opera),又稱“廣東大戲”或者“大戲”,廣東傳統戲曲之一,源自南戲,流行廣東、廣西兩省和港、澳地區,在國外操粵語的華裔聚居區也時有演出。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、廣西出現,是糅合唱念做打、樂師配樂、戲臺服飾、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。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。粵劇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。2009年9月30日,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,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