緑暗紅稀的讀音 緑暗紅稀的意思
緑暗紅稀【解釋】形容暮春時綠蔭幽暗、紅花凋謝的景象。 唐 韓琮 《暮春浐水送別》詩:“緑暗紅稀出鳳城,暮雲樓閣古今情。”《警世通言·蔣淑真刎頸鴛鴦會》:“緑暗紅稀起暝煙,獨將幽恨小庭前。”
- 緑
- 暗
- 紅
- 稀
“緑暗紅稀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lù àn hóng xī]
- 漢字注音:
- ㄌㄩˋ ㄢˋ ㄏㄨㄥˊ ㄒㄧ
- 簡繁字形: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緑暗紅稀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1.形容暮春時綠蔭幽暗﹑紅花凋謝的景象。 辭典解釋
綠暗紅稀 lǜ àn hóng xī ㄌㄩˋ ㄢˋ ㄏㄨㄥˊ ㄒㄧ 形容暮春時節草樹茂密,花已開殘。
宋.歐陽修〈青玉案.一年春事都來幾〉詞:「一年春事都來幾,早過了,三之二。綠暗紅稀渾可事。」
《群音類選.清腔類.卷六.南紅福郎帶北上小樓.花壓闌干春盡遲曲》:「轉眼是綠暗紅稀,聽聲聲子規。」
網絡解釋
緑暗紅稀
【解釋】形容暮春時綠蔭幽暗、紅花凋謝的景象。 唐 韓琮 《暮春浐水送別》詩:“緑暗紅稀出鳳城,暮雲樓閣古今情。”《警世通言·蔣淑真刎頸鴛鴦會》:“緑暗紅稀起暝煙,獨將幽恨小庭前。”
“緑暗紅稀”的單字解釋
【緑】:[lǜ]帝王受命的符錄。[lù]1.像草和樹木葉壯盛時的顏色,藍顏料和黃顏料配合時即呈綠色,古時謂之青黃色。2.指綠葉。3.烏黑色。
【暗】:1.光線不足;黑暗(跟“明”相對,下同):太陽落山了,天色漸漸暗下來。2.隱藏不露的;秘密的:暗號。明人不做暗事。3.糊涂;不明白:暗昧。兼聽則明,偏信則暗。4.(顏色)濃重,不鮮明:暗紫。暗綠。
【紅】:[hóng]1.像鮮血的顏色:紅棗。紅領巾。2.象征喜慶的紅布:披紅。掛紅。3.象征順利、成功或受人重視、歡迎:紅運。開門紅。滿堂紅。他唱戲唱紅了。4.象征革命或政治覺悟高:紅軍。又紅又專。5.紅利:分紅。6.姓。[gōng]見〖女紅〗。
【稀】:1.同“希”:稀少。稀見。2.事物之間不緊密,距離遠,空隙大。與“密”相對:稀疏。莊稼種得太密和太稀都不好。3.含水分多,濃度小:稀鹽酸。稀飯。
“緑暗紅稀”的相關詞語
* 緑暗紅稀的讀音是:lù àn hóng xī,緑暗紅稀的意思:緑暗紅稀【解釋】形容暮春時綠蔭幽暗、紅花凋謝的景象。 唐 韓琮 《暮春浐水送別》詩:“緑暗紅稀出鳳城,暮雲樓閣古今情。”《警世通言·蔣淑真刎頸鴛鴦會》:“緑暗紅稀起暝煙,獨將幽恨小庭前。”
基本解釋
1.形容暮春時綠蔭幽暗﹑紅花凋謝的景象。辭典解釋
綠暗紅稀 lǜ àn hóng xī ㄌㄩˋ ㄢˋ ㄏㄨㄥˊ ㄒㄧ形容暮春時節草樹茂密,花已開殘。
宋.歐陽修〈青玉案.一年春事都來幾〉詞:「一年春事都來幾,早過了,三之二。綠暗紅稀渾可事。」
《群音類選.清腔類.卷六.南紅福郎帶北上小樓.花壓闌干春盡遲曲》:「轉眼是綠暗紅稀,聽聲聲子規。」
緑暗紅稀
【解釋】形容暮春時綠蔭幽暗、紅花凋謝的景象。 唐 韓琮 《暮春浐水送別》詩:“緑暗紅稀出鳳城,暮雲樓閣古今情。”《警世通言·蔣淑真刎頸鴛鴦會》:“緑暗紅稀起暝煙,獨將幽恨小庭前。”
【緑】:[lǜ]帝王受命的符錄。[lù]1.像草和樹木葉壯盛時的顏色,藍顏料和黃顏料配合時即呈綠色,古時謂之青黃色。2.指綠葉。3.烏黑色。
【暗】:1.光線不足;黑暗(跟“明”相對,下同):太陽落山了,天色漸漸暗下來。2.隱藏不露的;秘密的:暗號。明人不做暗事。3.糊涂;不明白:暗昧。兼聽則明,偏信則暗。4.(顏色)濃重,不鮮明:暗紫。暗綠。
【紅】:[hóng]1.像鮮血的顏色:紅棗。紅領巾。2.象征喜慶的紅布:披紅。掛紅。3.象征順利、成功或受人重視、歡迎:紅運。開門紅。滿堂紅。他唱戲唱紅了。4.象征革命或政治覺悟高:紅軍。又紅又專。5.紅利:分紅。6.姓。[gōng]見〖女紅〗。
【稀】:1.同“希”:稀少。稀見。2.事物之間不緊密,距離遠,空隙大。與“密”相對:稀疏。莊稼種得太密和太稀都不好。3.含水分多,濃度小:稀鹽酸。稀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