縣尉的讀音 縣尉的意思
縣尉 縣尉(xiàn wèi,,An official just below the head of the county),是一種官名(相當于公安局局長),秦、漢制度,與縣丞同為縣令佐官,掌治安捕盜之事。 一般大縣二人,小縣一人。西漢長安與東漢洛陽,各有四尉。魏、晉、南北朝沿設。西晉洛陽與東晉南朝建康各有六部尉。隋改尉為正,后又置尉,分戶曹、法曹。唐初再改為正,旋復為尉,縣二或一人,掌分判諸司之事。宋縣尉以閱羽弓手、禁止奸暴為職責。遼、金、元均沿設,明廢。在當時是個很小的官。
- 縣
- 尉
“縣尉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xiàn wèi]
- 漢字注音:
- ㄒㄧㄢˋ ㄨㄟˋ
- 簡繁字形:
- 縣尉
- 是否常用:
- 是
“縣尉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縣尉 xiànwèi
[An official just below the head of the county] 官名。位在縣令或縣長之下。主管治安
縣尉得張黃蓋。——清· 邵長蘅《青門剩稿》
辭典解釋
縣尉 xiàn wèi ㄒㄧㄢˋ ㄨㄟˋ 職官名。古時縣長的佐貳官,掌捕賊盜、察奸宄,始于漢代,明清時罷尉改置典史。
網絡解釋
縣尉
縣尉(xiàn wèi,ㄒㄧㄢˋ ㄨㄟˋ,An official just below the head of the county),是一種官名(相當于公安局局長),秦、漢制度,與縣丞同為縣令佐官,掌治安捕盜之事。
一般大縣二人,小縣一人。西漢長安與東漢洛陽,各有四尉。魏、晉、南北朝沿設。西晉洛陽與東晉南朝建康各有六部尉。隋改尉為正,后又置尉,分戶曹、法曹。唐初再改為正,旋復為尉,縣二或一人,掌分判諸司之事。宋縣尉以閱羽弓手、禁止奸暴為職責。遼、金、元均沿設,明廢。在當時是個很小的官。
“縣尉”的單字解釋
【縣】:[xiàn]1.古稱天子所居之地。2.地方行政區劃名。3.謂以其地為縣。4.引申為侵占別國土地。5.縣官。6.特指赤縣。[xuán]1.掛。2.古稱懸掛的樂器,如鐘磬等。3.懸鐘磬之具。4.維繫;拴繫;繫聯。5.差距;遠。6.揭示;頒立。7.懸賞。8.秤錘。9.稱量;衡量。10.祭名。11.姓。
【尉】:[wèi]1.古代官名,一般是武官:縣尉。都尉。衛尉。太尉。2.軍銜的一級,在校以下:尉官。少尉。上尉。3.〔尉氏〕地名,在中國河南省。4.姓。[yù]1.〔尉遲〕復姓。2.〔尉犁〕地名,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。
“縣尉”的相關詞語
* 縣尉的讀音是:xiàn wèi,縣尉的意思:縣尉 縣尉(xiàn wèi,,An official just below the head of the county),是一種官名(相當于公安局局長),秦、漢制度,與縣丞同為縣令佐官,掌治安捕盜之事。 一般大縣二人,小縣一人。西漢長安與東漢洛陽,各有四尉。魏、晉、南北朝沿設。西晉洛陽與東晉南朝建康各有六部尉。隋改尉為正,后又置尉,分戶曹、法曹。唐初再改為正,旋復為尉,縣二或一人,掌分判諸司之事。宋縣尉以閱羽弓手、禁止奸暴為職責。遼、金、元均沿設,明廢。在當時是個很小的官。
基本解釋
縣尉 xiànwèi
[An official just below the head of the county] 官名。位在縣令或縣長之下。主管治安
縣尉得張黃蓋。——清· 邵長蘅《青門剩稿》
辭典解釋
縣尉 xiàn wèi ㄒㄧㄢˋ ㄨㄟˋ職官名。古時縣長的佐貳官,掌捕賊盜、察奸宄,始于漢代,明清時罷尉改置典史。
縣尉
縣尉(xiàn wèi,ㄒㄧㄢˋ ㄨㄟˋ,An official just below the head of the county),是一種官名(相當于公安局局長),秦、漢制度,與縣丞同為縣令佐官,掌治安捕盜之事。一般大縣二人,小縣一人。西漢長安與東漢洛陽,各有四尉。魏、晉、南北朝沿設。西晉洛陽與東晉南朝建康各有六部尉。隋改尉為正,后又置尉,分戶曹、法曹。唐初再改為正,旋復為尉,縣二或一人,掌分判諸司之事。宋縣尉以閱羽弓手、禁止奸暴為職責。遼、金、元均沿設,明廢。在當時是個很小的官。

【縣】:[xiàn]1.古稱天子所居之地。2.地方行政區劃名。3.謂以其地為縣。4.引申為侵占別國土地。5.縣官。6.特指赤縣。[xuán]1.掛。2.古稱懸掛的樂器,如鐘磬等。3.懸鐘磬之具。4.維繫;拴繫;繫聯。5.差距;遠。6.揭示;頒立。7.懸賞。8.秤錘。9.稱量;衡量。10.祭名。11.姓。
【尉】:[wèi]1.古代官名,一般是武官:縣尉。都尉。衛尉。太尉。2.軍銜的一級,在校以下:尉官。少尉。上尉。3.〔尉氏〕地名,在中國河南省。4.姓。[yù]1.〔尉遲〕復姓。2.〔尉犁〕地名,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