納失失的讀音 納失失的意思
納失失 加金的絲織物。又稱“織金錦”。一般指以片金線或圓金線為紋緯的織金錦或織金緞以及繡金錫緞。元代前后借指中國鎮海等地漢族與回鶻族織工生產的同尖產品。中國古代絲織物加金大約始于戰國,漢代以后進一步發展,唐宋時期織金技術已臻成熟。但織金錦的真正流行,要到女真族統治中國北部后才開始,到元代則達到極盛。唐宋絲織物以色彩綜合為主的藝術風格,至此一變為用金銀線來作主體表現。“納石失”可能是波斯語訛譯而來,也有寫作“納石失”、“納失思”、“納克實”。
- 納
- 失
- 失
“納失失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nà shī shī]
- 漢字注音:
- ㄣㄚˋ ㄕ ㄕ
- 簡繁字形:
- 納失失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納失失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見"納石失"。
網絡解釋
納失失
加金的絲織物。又稱“織金錦”。一般指以片金線或圓金線為紋緯的織金錦或織金緞以及繡金錫緞。元代前后借指中國鎮海等地漢族與回鶻族織工生產的同尖產品。中國古代絲織物加金大約始于戰國,漢代以后進一步發展,唐宋時期織金技術已臻成熟。但織金錦的真正流行,要到女真族統治中國北部后才開始,到元代則達到極盛。唐宋絲織物以色彩綜合為主的藝術風格,至此一變為用金銀線來作主體表現。“納石失”可能是波斯語訛譯而來,也有寫作“納石失”、“納失思”、“納克實”。
“納失失”的單字解釋
【納】:1.收進來;放進來:出納。閉門不納。2.接受:納降。采納。3.享受:納涼。4.放進去:納入正軌。5.交付(捐稅、公糧等):納稅。納糧。6.姓。7.縫紉方法,在鞋底、襪底等上面密密地縫,使它結實耐磨:納鞋底子。
【失】:1.丟掉:遺失。喪失。2.找不著:迷失路徑。3.違背:失信。失約。4.沒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沒有達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變常態:失色。失神。7.錯誤:過失。千慮一失。
【失】:1.丟掉:遺失。喪失。2.找不著:迷失路徑。3.違背:失信。失約。4.沒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沒有達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變常態:失色。失神。7.錯誤:過失。千慮一失。
“納失失”的相關成語
“納失失”的相關詞語
* 納失失的讀音是:nà shī shī,納失失的意思:納失失 加金的絲織物。又稱“織金錦”。一般指以片金線或圓金線為紋緯的織金錦或織金緞以及繡金錫緞。元代前后借指中國鎮海等地漢族與回鶻族織工生產的同尖產品。中國古代絲織物加金大約始于戰國,漢代以后進一步發展,唐宋時期織金技術已臻成熟。但織金錦的真正流行,要到女真族統治中國北部后才開始,到元代則達到極盛。唐宋絲織物以色彩綜合為主的藝術風格,至此一變為用金銀線來作主體表現。“納石失”可能是波斯語訛譯而來,也有寫作“納石失”、“納失思”、“納克實”。
基本解釋
見"納石失"。納失失
加金的絲織物。又稱“織金錦”。一般指以片金線或圓金線為紋緯的織金錦或織金緞以及繡金錫緞。元代前后借指中國鎮海等地漢族與回鶻族織工生產的同尖產品。中國古代絲織物加金大約始于戰國,漢代以后進一步發展,唐宋時期織金技術已臻成熟。但織金錦的真正流行,要到女真族統治中國北部后才開始,到元代則達到極盛。唐宋絲織物以色彩綜合為主的藝術風格,至此一變為用金銀線來作主體表現。“納石失”可能是波斯語訛譯而來,也有寫作“納石失”、“納失思”、“納克實”。【納】:1.收進來;放進來:出納。閉門不納。2.接受:納降。采納。3.享受:納涼。4.放進去:納入正軌。5.交付(捐稅、公糧等):納稅。納糧。6.姓。7.縫紉方法,在鞋底、襪底等上面密密地縫,使它結實耐磨:納鞋底子。
【失】:1.丟掉:遺失。喪失。2.找不著:迷失路徑。3.違背:失信。失約。4.沒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沒有達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變常態:失色。失神。7.錯誤:過失。千慮一失。
【失】:1.丟掉:遺失。喪失。2.找不著:迷失路徑。3.違背:失信。失約。4.沒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沒有達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變常態:失色。失神。7.錯誤:過失。千慮一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