紡怎么讀 紡的意思

漢字 | 紡 |
---|---|
讀音 |
|
注音 | ㄈㄤˇ |
部首 | [纟] 絞絲旁 |
筆畫 | 總筆畫:7 部外:4 |
異體字 | 紡 |
字形結構 | 左右結構 |
繁體字形 | 紡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7EBA |
其它編碼 | 五筆:xyn|xyt 倉頡:vmyhs 鄭碼:zsy 四角:20127 |
筆順編碼 | 5514153 |
筆順筆畫 | フフ一丶一フノ |
筆順名稱 | 撇折 撇折 提 點 橫 橫折鉤 撇 |
紡字的意思
1.把絲、麻、棉、毛等纖維擰成紗或線:紡紗。紡線。
2.一種絲織品。比綢子稀而薄:杭紡。
紡字的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● 紡
(紡)
fǎng ㄈㄤˇ
把絲棉、麻、毛等做成紗:紡紗。紡線。紡織。毛紡。混紡。紡車。一種比綢子稀而輕薄的絲織品:紡綢(簡稱“紡”)。杭紡。英語 spin, reel, weave; reeled pongee
德語 spinnen (V)
法語 filer,tordre
紡字的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紡
紡 fǎng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糸( mì),方聲。本義:將絲麻纖維制成紗或線)
(2) 同本義 [spin]
紡,網絲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紡焉以度而去之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十九年》
村南有夫婦守貧者,織紡井臼,佐讀勤苦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傳》
(3) 如:紡績(紡紗與績麻);紡手(指紡紗、紡線的人);紡緝(紡絲和緝麻)
(4) 通“繃”。捆綁,懸掛;束縛 [hang]
獻子執而紡于庭之槐。——《國語·晉語》。 韋昭注:“紡,懸也。”
詞性變化
◎ 紡
紡 fǎng
〈名〉
(1) 綢屬;素紗 [thin silk cloth;reeled pongee]。古指素色紗絹
賓裼,迎大夫,賄用束紡。——《儀禮·聘禮》
(2) 又指平紋絲綢織物。如:紡綢(絲織品名。質地柔軟輕薄)
紡字的辭典解釋
康熙字典解釋
紡【未集中】【糸部】 康熙筆畫:10畫,部外筆畫:4畫
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妃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撫兩切,??音仿。《說文》網絲也。《廣韻》績紡。《急就篇註》謂紡切麻絲之屬爲纑縷也。《儀禮·聘禮》賄用束紡。《註》紡,紡絲爲之,今之縛也。《左傳·昭十九年》託于紀鄣紡焉。《疏》紡,謂紡麻作纑也。
又《晉語》獻子執而紡于庭之槐。《註》紡,縣也。
說文解字解釋
說文解字
紡【卷十三】【糸部】
網絲也。從糸方聲。妃兩切
說文解字注
(紡)紡絲也。紡各本作網。不可通。唐本作拗。尤誤。今定爲紡絲也三字句。乃今人常語耳。凡不必以他字爲訓者、其例如此。絲之紡、猶布縷之績緝也。左傳。莒婦人紡焉以度而去之。葢緝布縷爲繩、亦用紡名也。晉語。執而紡於廷之槐。亦謂以紡縷繩縛之也。聘禮。賓裼迎大夫。賄用束紡。鄭曰。紡、紡絲爲之。今之縳也。縳見下文。白鮮支也。據此、是紡絲專用作絹也。從糸。方聲。妃?切。十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