織造衙門的讀音 織造衙門的意思
織造衙門 官署名。明代于京師及各地設織染局,并在南京、蘇州、杭州三處各置提督織造太監一人,專掌絲織品織造事宜,以供皇室消費。閹室專政時,織造太監恣意橫行,曾激起蘇州、常州、松江等地織工及市民的反抗。
- 織
- 造
- 衙
- 門
“織造衙門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zhī zào yá mén]
- 漢字注音:
- ㄓ ㄗㄠˋ ㄧㄚˊ ㄇㄣˊ
- 簡繁字形:
- 織造衙門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織造衙門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官署名。明清時管理織造的機構。明代于京師及各地設織染局,又在南京、蘇州、杭州置提督織造太監各一人,掌絲織品織造,供皇室消費。清代沿置。
網絡解釋
織造衙門
官署名。明代于京師及各地設織染局,并在南京、蘇州、杭州三處各置提督織造太監一人,專掌絲織品織造事宜,以供皇室消費。閹室專政時,織造太監恣意橫行,曾激起蘇州、常州、松江等地織工及市民的反抗。
“織造衙門”的單字解釋
【織】:[zhī]1.用絲、麻、棉紗、毛線等編成布或衣物等:織布。編織。織女(a.織布、織綢的女子;b.指織女星)。棉織物。2.引申為構成:羅織罪名。3.用染絲織成的錦或彩綢:織錦。織文(即“織錦”)。織貝(織成貝文的錦)。[zhì]古同“幟”,旗幟。
【造】:1.做;制作:創造。建造。造船。造紙。造預算。造名冊。2.假編;捏造:造謠。3.姓。4.指相對兩方面的人,法院里專用于訴訟的兩方:兩造。甲造。5.農作物的收成:早造。晚造。6.農作物收成的次數:一年三造皆豐收。7.前往;到:造訪。登峰造極。8.成就:造詣。深造。9.培養:可造之才。
【衙】:1.衙門:衙役。2.姓。
【門】:1.房屋、車船或用圍墻、籬笆圍起來的地方的出入口:前門。屋門。送貨上門。2.裝置在上述出入口,能開關的障礙物,多用木料或金屬材料做成:鐵門。柵欄門兒。兩扇紅漆大門。3.器物可以開關的部分:柜門兒。爐門兒。4.形狀或作用像門的東西:電門。閘門。球進門了。5.門徑:竅門。打網球我也摸著點門兒了。6.舊時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,現在指一般的家庭:張門王氏。長門長子。滿門。雙喜臨門。7.宗教、學術思想上的派別:儒門。佛門。左道旁門。8.傳統指稱跟師傅有關的:拜門。同門。門徒。9.一般事物的分類:分門別類。五花八門。10.姓。
“織造衙門”的相關詞語
* 織造衙門的讀音是:zhī zào yá mén,織造衙門的意思:織造衙門 官署名。明代于京師及各地設織染局,并在南京、蘇州、杭州三處各置提督織造太監一人,專掌絲織品織造事宜,以供皇室消費。閹室專政時,織造太監恣意橫行,曾激起蘇州、常州、松江等地織工及市民的反抗。
基本解釋
官署名。明清時管理織造的機構。明代于京師及各地設織染局,又在南京、蘇州、杭州置提督織造太監各一人,掌絲織品織造,供皇室消費。清代沿置。織造衙門
官署名。明代于京師及各地設織染局,并在南京、蘇州、杭州三處各置提督織造太監一人,專掌絲織品織造事宜,以供皇室消費。閹室專政時,織造太監恣意橫行,曾激起蘇州、常州、松江等地織工及市民的反抗。【織】:[zhī]1.用絲、麻、棉紗、毛線等編成布或衣物等:織布。編織。織女(a.織布、織綢的女子;b.指織女星)。棉織物。2.引申為構成:羅織罪名。3.用染絲織成的錦或彩綢:織錦。織文(即“織錦”)。織貝(織成貝文的錦)。[zhì]古同“幟”,旗幟。
【造】:1.做;制作:創造。建造。造船。造紙。造預算。造名冊。2.假編;捏造:造謠。3.姓。4.指相對兩方面的人,法院里專用于訴訟的兩方:兩造。甲造。5.農作物的收成:早造。晚造。6.農作物收成的次數:一年三造皆豐收。7.前往;到:造訪。登峰造極。8.成就:造詣。深造。9.培養:可造之才。
【衙】:1.衙門:衙役。2.姓。
【門】:1.房屋、車船或用圍墻、籬笆圍起來的地方的出入口:前門。屋門。送貨上門。2.裝置在上述出入口,能開關的障礙物,多用木料或金屬材料做成:鐵門。柵欄門兒。兩扇紅漆大門。3.器物可以開關的部分:柜門兒。爐門兒。4.形狀或作用像門的東西:電門。閘門。球進門了。5.門徑:竅門。打網球我也摸著點門兒了。6.舊時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,現在指一般的家庭:張門王氏。長門長子。滿門。雙喜臨門。7.宗教、學術思想上的派別:儒門。佛門。左道旁門。8.傳統指稱跟師傅有關的:拜門。同門。門徒。9.一般事物的分類:分門別類。五花八門。10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