繅絲的讀音 繅絲的意思
繅絲 將蠶繭抽出蠶絲的工藝概稱繅絲。原始的繅絲方法,是將蠶繭浸在熱盆湯中,用手抽絲,卷繞于絲筐上。盆、筐就是原始的繅絲器具。 漢族勞動人民發明了養蠶繅絲、織綢刺繡的技術。 這方面的發明,應歸功于漢族的婦女。傳說黃帝之妻、西陵氏之女嫘祖,教民育蠶治絲繭,以供衣服。 距今約7000年—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已經出土紡輪,用來紡絲和麻。漢代發明紡車,初為繅絲卷線,后來用于紡棉,13世紀傳入歐洲。
- 繅
- 絲
“繅絲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sāo sī]
- 漢字注音:
- ㄙㄠ ㄙ
- 簡繁字形:
- 繅絲
- 是否常用:
- 是
“繅絲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繅絲 sāosī
[silk reeling;filature reeling] 把蠶繭煮過后抽出絲來
辭典解釋
繅絲 sāo sī ㄙㄠ ㄙ 抽繭取絲。
網絡解釋
繅絲
將蠶繭抽出蠶絲的工藝概稱繅絲。原始的繅絲方法,是將蠶繭浸在熱盆湯中,用手抽絲,卷繞于絲筐上。盆、筐就是原始的繅絲器具。
漢族勞動人民發明了養蠶繅絲、織綢刺繡的技術。 這方面的發明,應歸功于漢族的婦女。傳說黃帝之妻、西陵氏之女嫘祖,教民育蠶治絲繭,以供衣服。 距今約7000年—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已經出土紡輪,用來紡絲和麻。漢代發明紡車,初為繅絲卷線,后來用于紡棉,13世紀傳入歐洲。
“繅絲”的單字解釋
【繅】:把蠶繭浸在熱水里抽絲:繅絲。
【絲】:1.蠶吐的像線的東西,是綢緞的原料。2.像絲的東西:粉絲。尼龍絲。3.形容極小,細微:絲毫。一絲不茍。4.市制長度、質量單位。10絲為1毫。
“繅絲”的相關詞語
“繅絲”造句
且在初期合作繅絲原料給價之計算方法不善,或經營者不公允之自私,在所難免,其失敗亦屬必然。
嫘祖是教民植桑養蠶、繅絲制衣的偉大祖先,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與黃帝齊名的偉大女性。
采用五種不同的煮繭方法,通過繅絲試驗,探索其工藝效果。
該煮繭機自動控制系統主要應用于繅絲廠煮繭流水線。
栽桑養蠶,繅絲織綢,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,是中國人民對世界做出的歷史性貢獻。
介紹利用煮繭水及繅絲廠的廢液提取絲膠的方法,分析不同方法對絲膠的制取及水溶性的影響.
野蠶也可以繅絲,只是沒有家蠶好.
對鹽亭絲綢廠283名繅絲女工手部皮炎進行了調查,發現不同生產方式和原料與皮損程度有關。
濱州試驗點由山東省生絲檢驗所繅絲鑒定.
對不同繭采用真空滲透工藝,不經煮繭而直接繅絲進行了試驗.
* 繅絲的讀音是:sāo sī,繅絲的意思:繅絲 將蠶繭抽出蠶絲的工藝概稱繅絲。原始的繅絲方法,是將蠶繭浸在熱盆湯中,用手抽絲,卷繞于絲筐上。盆、筐就是原始的繅絲器具。 漢族勞動人民發明了養蠶繅絲、織綢刺繡的技術。 這方面的發明,應歸功于漢族的婦女。傳說黃帝之妻、西陵氏之女嫘祖,教民育蠶治絲繭,以供衣服。 距今約7000年—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已經出土紡輪,用來紡絲和麻。漢代發明紡車,初為繅絲卷線,后來用于紡棉,13世紀傳入歐洲。
基本解釋
繅絲 sāosī
[silk reeling;filature reeling] 把蠶繭煮過后抽出絲來
辭典解釋
繅絲 sāo sī ㄙㄠ ㄙ抽繭取絲。
繅絲
將蠶繭抽出蠶絲的工藝概稱繅絲。原始的繅絲方法,是將蠶繭浸在熱盆湯中,用手抽絲,卷繞于絲筐上。盆、筐就是原始的繅絲器具。漢族勞動人民發明了養蠶繅絲、織綢刺繡的技術。 這方面的發明,應歸功于漢族的婦女。傳說黃帝之妻、西陵氏之女嫘祖,教民育蠶治絲繭,以供衣服。 距今約7000年—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已經出土紡輪,用來紡絲和麻。漢代發明紡車,初為繅絲卷線,后來用于紡棉,13世紀傳入歐洲。

【繅】:把蠶繭浸在熱水里抽絲:繅絲。
【絲】:1.蠶吐的像線的東西,是綢緞的原料。2.像絲的東西:粉絲。尼龍絲。3.形容極小,細微:絲毫。一絲不茍。4.市制長度、質量單位。10絲為1毫。
且在初期合作繅絲原料給價之計算方法不善,或經營者不公允之自私,在所難免,其失敗亦屬必然。
嫘祖是教民植桑養蠶、繅絲制衣的偉大祖先,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與黃帝齊名的偉大女性。
采用五種不同的煮繭方法,通過繅絲試驗,探索其工藝效果。
該煮繭機自動控制系統主要應用于繅絲廠煮繭流水線。
栽桑養蠶,繅絲織綢,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,是中國人民對世界做出的歷史性貢獻。
介紹利用煮繭水及繅絲廠的廢液提取絲膠的方法,分析不同方法對絲膠的制取及水溶性的影響.
野蠶也可以繅絲,只是沒有家蠶好.
對鹽亭絲綢廠283名繅絲女工手部皮炎進行了調查,發現不同生產方式和原料與皮損程度有關。
濱州試驗點由山東省生絲檢驗所繅絲鑒定.
對不同繭采用真空滲透工藝,不經煮繭而直接繅絲進行了試驗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