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兒的讀音 胡兒的意思
胡兒 它有兩個讀音:1.hú ér;2.húr(兒化音,算一個音節,指果核)
- 胡
- 兒
“胡兒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hú ér]
- 漢字注音:
- ㄏㄨˊ ㄦˊ
- 簡繁字形:
- 胡兒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胡兒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1.指胡人。多用為蔑稱。 2.清末民初泛用為對外國人的蔑稱。 3.指胡人的兒童。 4.果核。 辭典解釋
胡兒 hú ér ㄏㄨˊ ㄦˊ 古代對北方異族及西域各民族的稱呼。
《漢書.卷六八.金日?傳》:「日?既親近,未嘗有過失,上甚信愛之,賞賜累千金,出則驂乘,入侍左右。貴戚多竊怨,曰:『 陛下妄得一胡兒,反貴重之!』」
也稱為「胡人」。
胡人的孩童。
唐.高適〈營州歌〉:「虜酒千鐘不醉人,胡兒十歲能騎馬。」
唐.李益〈登夏州城觀送行人賦得六州胡兒歌〉:「六州胡兒六蕃語,十歲騎羊逐沙鼠。」
果核。
元.張國賓《薛仁貴.第三折》:「你道不曾摘棗兒,口里胡兒那里來?」
清末民初對外國人的蔑稱。
網絡解釋
胡兒
它有兩個讀音:1.hú ér;2.húr(兒化音,算一個音節,指果核)
“胡兒”的單字解釋
【胡】:1.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遠、隔絕)。2.泛指外國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黃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)。3.亂,無道理:胡來。胡鬧。胡吹。胡言亂語。4.文言疑問詞,為什么,何故:胡不歸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5.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:胡須。6.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:“狼跋其胡。”7.巷、小街道稱“胡同(tòng)”(用作巷名時,“同”讀輕聲不兒化)。8.姓。
【兒】:1.嬰孩。2.特指男孩。3.兒女對父母的自稱。4.南北朝時有對兄亦自稱“兒”者。5.父母對兒女的稱呼。6.古代年輕女子的自稱。7.對年少男子的稱呼。8.對情人的昵稱。猶言心肝。9.輕蔑之詞,猶言小子。10.人。11.雄性。12.詞尾。名詞詞尾。13.詞尾。動詞詞尾。14.詞尾。形容詞詞尾。15.詞尾。量詞詞尾。
“胡兒”的相關詞語
* 胡兒的讀音是:hú ér,胡兒的意思:胡兒 它有兩個讀音:1.hú ér;2.húr(兒化音,算一個音節,指果核)
基本解釋
1.指胡人。多用為蔑稱。 2.清末民初泛用為對外國人的蔑稱。 3.指胡人的兒童。 4.果核。辭典解釋
胡兒 hú ér ㄏㄨˊ ㄦˊ古代對北方異族及西域各民族的稱呼。
《漢書.卷六八.金日?傳》:「日?既親近,未嘗有過失,上甚信愛之,賞賜累千金,出則驂乘,入侍左右。貴戚多竊怨,曰:『 陛下妄得一胡兒,反貴重之!』」
也稱為「胡人」。
胡人的孩童。
唐.高適〈營州歌〉:「虜酒千鐘不醉人,胡兒十歲能騎馬。」
唐.李益〈登夏州城觀送行人賦得六州胡兒歌〉:「六州胡兒六蕃語,十歲騎羊逐沙鼠。」
果核。
元.張國賓《薛仁貴.第三折》:「你道不曾摘棗兒,口里胡兒那里來?」
清末民初對外國人的蔑稱。
胡兒
它有兩個讀音:1.hú ér;2.húr(兒化音,算一個音節,指果核)【胡】:1.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遠、隔絕)。2.泛指外國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黃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)。3.亂,無道理:胡來。胡鬧。胡吹。胡言亂語。4.文言疑問詞,為什么,何故:胡不歸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5.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:胡須。6.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:“狼跋其胡。”7.巷、小街道稱“胡同(tòng)”(用作巷名時,“同”讀輕聲不兒化)。8.姓。
【兒】:1.嬰孩。2.特指男孩。3.兒女對父母的自稱。4.南北朝時有對兄亦自稱“兒”者。5.父母對兒女的稱呼。6.古代年輕女子的自稱。7.對年少男子的稱呼。8.對情人的昵稱。猶言心肝。9.輕蔑之詞,猶言小子。10.人。11.雄性。12.詞尾。名詞詞尾。13.詞尾。動詞詞尾。14.詞尾。形容詞詞尾。15.詞尾。量詞詞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