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義的讀音 節義的意思
節義 節義,漢語詞語,亦作“ 節誼 ”。 拼音:jié yì 謂節操與義行。
- 節
- 義
“節義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jié yì]
- 漢字注音:
- ㄐㄧㄝ ˊ ㄧˋ
- 簡繁字形:
- 節義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節義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1.亦作"節誼"。 2.謂節操與義行。 辭典解釋
節義 jié yì ㄐㄧㄝˊ ㄧˋ 操守與正義。
唐.韓愈〈柳子厚墓志銘〉:「嗚呼!士窮乃見節義。」
網絡解釋
節義
節義,漢語詞語,亦作“ 節誼 ”。
拼音:jié yì
謂節操與義行。
“節義”的單字解釋
【節】:[jié]1.物體段與段之間連接的地方:竹節。關節。2.段落:章節。3.量詞。表示分段的物體:兩節煙筒。4.節日;時令:國慶節。清明節。5.事項:禮節。細節。6.限制;儉省:節制。開源節流。7.刪略:節本。節錄。8.操守:節操。晚節。9.古代出使外國所持的憑證:持節。10.國際通用的航海速度單位。每小時航行1海里(約合1.852千米)稱為1節。海水流速和魚雷速度也多按節計算。[jiē]〔節骨眼兒〕〈方〉比喻緊要的、能起決定作用的環節或時機。骨(gu)。
【義】: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義:道義。大義滅親。義不容辭。2.合乎正義或公益的:義舉。義演。3.情誼:情義。忘恩負義。4.因撫養或拜認而成為親屬的:義父。義女。5.人工制造的(人體的部分):義齒。義肢。6.姓。7.意義;道理:字義。定義。微言大義。
“節義”的相關成語
“節義”的相關詞語
“節義”造句
兄妹沾襟”八個朱紅大字,流傳很廣的“忠孝節義二度梅”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。
可見,封建統治階級標榜的“忠孝節義”其實是自相矛盾的,蔡伯喈行孝的困境正說明封建社會的所謂“孝”實際上是皇權絕對支配下“忠”的附屬品,從而揭示了作者文化心理結構與現實的沖突。
將積善成德、忠孝節義等道德觀點作為其家族文化的焦點。
這個宣傳忠孝節義的故事,為游人平增了一段體味中國封建傳統的趣話。
這個宣揚忠孝節義的故事,為游人平添了一段了解中國封建傳統的趣話。
可見,封建統治階級標榜的"忠孝節義"實在是自相抵觸的,蔡伯喈行孝的逆境正申明封建社會的所謂"孝"現實上是皇權絕對放置下"忠"的附屬品,從而揭露了作者文化心理結構與現實的抵觸。
那些布滿了忠孝節義、離合悲歡的故事曾困惑了他。
即對于忠孝節義的熟諳和守衛,也事實下場讓人看到了尊重歷史的觀點,并觸摸到復雜歷史背地的真實的人性,透射出厚重的質感。
大團圓的終局,忠孝節義的觀點,怪力亂神以及迷信的故事,都是農人興味稠密的題材。
我們看到,因果報應思想、封建的忠孝節義、三從四德、三綱五常等倫理道德觀點,熔解在戲曲形象中,耳濡目染地對人們產生影響。
* 節義的讀音是:jié yì,節義的意思:節義 節義,漢語詞語,亦作“ 節誼 ”。 拼音:jié yì 謂節操與義行。
基本解釋
1.亦作"節誼"。 2.謂節操與義行。辭典解釋
節義 jié yì ㄐㄧㄝˊ ㄧˋ操守與正義。
唐.韓愈〈柳子厚墓志銘〉:「嗚呼!士窮乃見節義。」
節義
節義,漢語詞語,亦作“ 節誼 ”。拼音:jié yì
謂節操與義行。
【節】:[jié]1.物體段與段之間連接的地方:竹節。關節。2.段落:章節。3.量詞。表示分段的物體:兩節煙筒。4.節日;時令:國慶節。清明節。5.事項:禮節。細節。6.限制;儉省:節制。開源節流。7.刪略:節本。節錄。8.操守:節操。晚節。9.古代出使外國所持的憑證:持節。10.國際通用的航海速度單位。每小時航行1海里(約合1.852千米)稱為1節。海水流速和魚雷速度也多按節計算。[jiē]〔節骨眼兒〕〈方〉比喻緊要的、能起決定作用的環節或時機。骨(gu)。
【義】: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義:道義。大義滅親。義不容辭。2.合乎正義或公益的:義舉。義演。3.情誼:情義。忘恩負義。4.因撫養或拜認而成為親屬的:義父。義女。5.人工制造的(人體的部分):義齒。義肢。6.姓。7.意義;道理:字義。定義。微言大義。
兄妹沾襟”八個朱紅大字,流傳很廣的“忠孝節義二度梅”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。
可見,封建統治階級標榜的“忠孝節義”其實是自相矛盾的,蔡伯喈行孝的困境正說明封建社會的所謂“孝”實際上是皇權絕對支配下“忠”的附屬品,從而揭示了作者文化心理結構與現實的沖突。
將積善成德、忠孝節義等道德觀點作為其家族文化的焦點。
這個宣傳忠孝節義的故事,為游人平增了一段體味中國封建傳統的趣話。
這個宣揚忠孝節義的故事,為游人平添了一段了解中國封建傳統的趣話。
可見,封建統治階級標榜的"忠孝節義"實在是自相抵觸的,蔡伯喈行孝的逆境正申明封建社會的所謂"孝"現實上是皇權絕對放置下"忠"的附屬品,從而揭露了作者文化心理結構與現實的抵觸。
那些布滿了忠孝節義、離合悲歡的故事曾困惑了他。
即對于忠孝節義的熟諳和守衛,也事實下場讓人看到了尊重歷史的觀點,并觸摸到復雜歷史背地的真實的人性,透射出厚重的質感。
大團圓的終局,忠孝節義的觀點,怪力亂神以及迷信的故事,都是農人興味稠密的題材。
我們看到,因果報應思想、封建的忠孝節義、三從四德、三綱五常等倫理道德觀點,熔解在戲曲形象中,耳濡目染地對人們產生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