茘怎么讀 茘的意思
“茘”字共有1個讀音:
[lì]

漢字 | 茘 |
---|---|
讀音 |
|
注音 | ㄌㄧˋ |
部首 | [艸] 草字頭 |
筆畫 | 總筆畫:9 部外:6 |
異體字 | |
字形結構 | 上下結構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8318 |
其它編碼 | 五筆:avvv 倉頡:tshh 鄭碼:eyyy 四角:44227 |
筆順編碼 | 122535353 |
筆順筆畫 | 一丨丨フノフノフノ |
筆順名稱 | 橫 豎 豎 橫折鉤 撇 橫折鉤 撇 橫折鉤 撇 |
茘字的意思
〔~枝〕a.常綠喬木,果實球形,果實外殼有瘤狀突起,熟時紫紅色,果肉白色半透明,多汁,味甜美;b.這種植物的果實。均亦稱“離枝”、“丹荔”。
茘字的基本解釋
茘字的詳細解釋
茘字的辭典解釋
康熙字典解釋
茘【申集上】【艸部】 康熙筆畫:12畫,部外筆畫:6畫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??力智切,音麗。《說文》草也,似蒲而小,根可作刷。《禮·月令》荔挺出。《註》馬?也。
又《屈原·離騷》貫薜荔之落蘂。《註》薜荔,香草也。
又《山海經》小華之山,其草有萆荔,狀如烏韭而生于石上。
又宮名。《三輔黃圖》扶荔宮,在上林苑中。
又國名。《史記·六國年表》秦伐大荔。《括地志》今朝邑縣東,故王城,卽大荔王城。
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有荔菲氏,隋荔菲雄。
又荔枝,樹名。《南方草木狀》荔枝,樹高五六丈,靑花朱實,實大如雞子。《西京雜記》尉佗獻高祖鮫魚荔枝。《左思·蜀都賦》側生荔支。
又荔浦,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蒼梧郡荔浦。
又通離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荅遝荔支。《干祿字書》離支,俗作荔枝。
說文解字解釋
* 網站為您提供茘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,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、編碼、部首、筆順、組詞、造句和相關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