蕁怎么讀 蕁的意思
“蕁”字共有2個讀音:
[qián]
[xún]

漢字 | 蕁 |
---|---|
讀音 |
|
注音 | ㄑㄧㄢˊ|ㄒㄩㄣˊ |
部首 | [艸] 草字頭 |
筆畫 | 總筆畫:9 部外:6 |
異體字 | 蕁 ?? |
字形結構 | 上下結構 |
繁體字形 | 蕁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8368 |
其它編碼 | 五筆:avfu 倉頡:tsmi 鄭碼:exds 四角:44347 |
筆順編碼 | 122511124 |
筆順筆畫 | 一丨丨フ一一一丨丶 |
筆順名稱 | 橫 豎 豎 橫折 橫 橫 橫 豎鉤 點 |
蕁字的意思
[qián]
1.多年生草本植物,葉子對生,卵形,開穗狀小花,莖和葉子都有細毛,皮膚接觸時能引起刺痛。莖皮纖維可以做紡織原料。
2.這種植物的莖皮纖維。
[xún]皮膚病,癥狀是局部皮膚突然成塊地紅腫、發癢,幾小時后消退,不留痕跡。常常復發。藥物、寄生蟲、血清、細菌感染、接觸刺激性物質等都能引起這種病。也叫風疹塊,有的地區叫鬼風疙瘩。
蕁字的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● 蕁
(蕁)
qián ㄑㄧㄢˊ
◎ 〔蕁麻〕a.多年生草本植物,葉卵形,對生,開穗狀小花,莖、葉生細毛,皮膚接觸時會引起刺痛,莖皮纖維可以做紡織原料,亦可做麻繩;b.這種植物的莖皮纖維。
其它字義
● 蕁
(蕁)
xún ㄒㄩㄣˊ
◎ [蕁麻疹]一種過敏性皮疹,俗稱“風疹疙瘩”。
英語 nettle
德語 Brennnessel (lat: Urtica)? (S, Bio)
法語 ortie
蕁字的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蕁
(1) 蕁、 qián
(2) 另見 xún (蕁麻疹)
基本詞義
◎ 蕁
(1) 蕁 xún
(2) 另見 qián
常用詞組
蕁麻疹
蕁字的辭典解釋
康熙字典解釋
蕁【申集上】【艸部】 康熙筆畫:18畫,部外筆畫:12畫
《唐韻》徒含切,音譚。《說文》?藩。《爾雅·釋草》蕁,?藩。《註》蕁生山上,葉如韭,一曰蝭母。
又??,海薻。《註》一名海蘿,如飛髮,生海中。
又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火上蕁,水下流。
說文解字解釋
說文解字
蕁【卷一】【艸部】
?藩也。從艸尋聲。??,蕁或從爻。徒含切
說文解字注
(蕁)?蕃也。今本篆文無彡。誤。?當是本作冘。俗加艸。本艸作沈燔。說爾雅者謂卽今之知母。從艸。??聲。??各本作尋。誤。徒南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(??)??或從爻。
蕁字組詞
* 網站為您提供蕁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,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、編碼、部首、筆順、組詞、造句和相關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