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有引力的讀音 萬有引力的意思
萬有引力 (自然科學領域定律)萬有引力定律(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)物體間相互作用的一條定律,1687年為牛頓所發現。任何物體之間都有相互吸引力,這個力的大小與各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例,而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。如果用m1、m2表示兩個物體的質量,r表示它們間的距離,則物體間相互吸引力為F=(Gm1m2)/r,G稱為萬有引力常數。
- 萬
- 有
- 引
- 力
“萬有引力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wàn yǒu yǐn lì]
- 漢字注音:
- ㄨㄢˋ ㄧㄡˇ ㄧㄣˇ ㄌㄧˋ
- 簡繁字形:
- 萬有引力
- 是否常用:
- 是
“萬有引力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萬有引力 wànyǒu yǐnlì
[universal gravitation] 存在于一切物體間的相互吸引的力。兩物體間引力的大小與兩物體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,與兩物體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,而與兩物體的化學本質或物理狀態以及中介物質無關
辭典解釋
萬有引力 wàn yǒu yǐn lì ㄨㄢˋ ㄧㄡˇ ㄧㄣˇ ㄌㄧˋ 宇宙間的一切物體都具有相互吸引之力,稱為「萬有引力」。此力的量值與兩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,而與其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。
英語 gravity
德語 Gravitation (S, Phys)?
法語 gravitation
網絡解釋
萬有引力 (自然科學領域定律)
萬有引力定律(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)物體間相互作用的一條定律,1687年為牛頓所發現。任何物體之間都有相互吸引力,這個力的大小與各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例,而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。如果用m1、m2表示兩個物體的質量,r表示它們間的距離,則物體間相互吸引力為F=(Gm1m2)/r,G稱為萬有引力常數。
“萬有引力”的單字解釋
【萬】:1.數目字。千的十倍。《玉篇?禸部》:“萬,十千也。”《孟子?梁惠王上》:“萬取千焉,千取百焉,不為不多矣。”唐?白居易?《寄元九詩》:“三寄衣食資,數盈二十萬。”2.眾多的:“排除萬難”。《易經?謙卦》象曰:“勞謙君子,萬民服也。”荀子?富國:“古有萬國,今有十數焉。”3.極﹑非常﹑絕對:“萬不得已”﹑“萬萬不可”。《漢書?卷三十四?黥布傳》:“我之取天下可以萬全。”唐?韓愈《柳子厚墓誌銘》:“無辭以白其大人,且萬無母子俱往理。”
【有】:[yǒu]1.存在:有關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備無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屬:他有一本書。3.表示發生、出現:有病。情況有變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學問。6.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:有勞。有請。7.無定指,與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詞綴,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又”,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。
【引】:1.拉,伸:引力。引頸。引而不發。引吭高歌。2.領,招來:引見。引子。引言。引導。引薦。拋磚引玉。3.拿來做證據、憑據或理由:引文。引用。援引。4.退卻:引退。引避。5.舊時長度單位,一引等于十丈。6.古代柩車的繩索:發引(出殯)。
【力】:1.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體獲得加速度和發生形變的外因。力有三個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點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腦力。藥力。理解力。說服力。戰斗力。3.特指體力:大力士。四肢無力。用力推車。4.盡力;努力:力爭上游。維護甚力。5.姓。
“萬有引力”的相關詞語
* 萬有引力的讀音是:wàn yǒu yǐn lì,萬有引力的意思:萬有引力 (自然科學領域定律)萬有引力定律(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)物體間相互作用的一條定律,1687年為牛頓所發現。任何物體之間都有相互吸引力,這個力的大小與各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例,而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。如果用m1、m2表示兩個物體的質量,r表示它們間的距離,則物體間相互吸引力為F=(Gm1m2)/r,G稱為萬有引力常數。
基本解釋
萬有引力 wànyǒu yǐnlì
[universal gravitation] 存在于一切物體間的相互吸引的力。兩物體間引力的大小與兩物體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,與兩物體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,而與兩物體的化學本質或物理狀態以及中介物質無關
辭典解釋
萬有引力 wàn yǒu yǐn lì ㄨㄢˋ ㄧㄡˇ ㄧㄣˇ ㄌㄧˋ宇宙間的一切物體都具有相互吸引之力,稱為「萬有引力」。此力的量值與兩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,而與其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。
英語 gravity
德語 Gravitation (S, Phys)?
法語 gravitation
萬有引力 (自然科學領域定律)
萬有引力定律(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)物體間相互作用的一條定律,1687年為牛頓所發現。任何物體之間都有相互吸引力,這個力的大小與各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例,而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。如果用m1、m2表示兩個物體的質量,r表示它們間的距離,則物體間相互吸引力為F=(Gm1m2)/r,G稱為萬有引力常數。
【萬】:1.數目字。千的十倍。《玉篇?禸部》:“萬,十千也。”《孟子?梁惠王上》:“萬取千焉,千取百焉,不為不多矣。”唐?白居易?《寄元九詩》:“三寄衣食資,數盈二十萬。”2.眾多的:“排除萬難”。《易經?謙卦》象曰:“勞謙君子,萬民服也。”荀子?富國:“古有萬國,今有十數焉。”3.極﹑非常﹑絕對:“萬不得已”﹑“萬萬不可”。《漢書?卷三十四?黥布傳》:“我之取天下可以萬全。”唐?韓愈《柳子厚墓誌銘》:“無辭以白其大人,且萬無母子俱往理。”
【有】:[yǒu]1.存在:有關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備無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屬:他有一本書。3.表示發生、出現:有病。情況有變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學問。6.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:有勞。有請。7.無定指,與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詞綴,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又”,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。
【引】:1.拉,伸:引力。引頸。引而不發。引吭高歌。2.領,招來:引見。引子。引言。引導。引薦。拋磚引玉。3.拿來做證據、憑據或理由:引文。引用。援引。4.退卻:引退。引避。5.舊時長度單位,一引等于十丈。6.古代柩車的繩索:發引(出殯)。
【力】:1.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體獲得加速度和發生形變的外因。力有三個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點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腦力。藥力。理解力。說服力。戰斗力。3.特指體力:大力士。四肢無力。用力推車。4.盡力;努力:力爭上游。維護甚力。5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