葶怎么讀 葶的意思
“葶”字共有1個讀音:
[tíng]

漢字 | 葶 |
---|---|
讀音 |
|
注音 | ㄊㄧㄥˊ |
部首 | [艸] 草字頭 |
筆畫 | 總筆畫:12 部外:9 |
異體字 | |
字形結構 | 上下結構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8476 |
其它編碼 | 五筆:ayps 倉頡:tyrn 鄭碼:eswa 四角:44201 |
筆順編碼 | 122412514512 |
筆順筆畫 | 一丨丨丶一丨フ一丶フ一丨 |
筆順名稱 | 橫 豎 豎 點 橫 豎 橫折 橫 點 橫撇/橫鉤 橫 豎鉤 |
葶字的意思
〔葶藶〕一年生草本植物。開黃色小花。種子入藥,有瀉肺平喘、利水消腫等作用。
葶字的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● 葶
tíng ㄊㄧㄥˊ
◎ 〔葶藶〕一年生草本植物,果實橢圓形。種子黑褐色,可入藥,稱“葶藶子”。
法語 drave jaunatre,Draba nemerosa
葶字的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葶 tíng
葶字的辭典解釋
葶ㄊㄧㄥˊtíng
參見「葶藶 」條。
康熙字典解釋
葶【申集上】【艸部】 康熙筆畫:15畫,部外筆畫:9畫
《唐韻》特丁切,音亭。《爾雅·釋草》蕇,葶藶。《註》實葉皆似芥,一名大室,一名丁歷。《西京雜記》葶藶死於盛夏。
又《廣韻》都挺切,音頂。毒草。《山海經》熊耳山有草,狀如蘇而赤華,名葶?,可以毒魚。
說文解字解釋
葶字組詞
* 網站為您提供葶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,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、編碼、部首、筆順、組詞、造句和相關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