蓋頭的讀音 蓋頭的意思
蓋頭 (中國傳統服飾)蓋頭,中國婚禮飾物。傳統婚禮中,新娘頭上都會蒙著一塊別致的大紅綢緞,被稱為紅蓋頭,這塊蓋頭要入洞房時由新郎揭開。最早的蓋頭約出現在東漢末年,當時是紗制,是在戰亂時期簡化婚禮程序的產物,南北朝的宋齊以后這個風俗一度消失,唐代《通典》中曾斥責蓋頭違背古制,是“隳政教之大方,成容易之弊法”,并宣稱當時已經不流行了。但在宋代這一習俗又重新盛行,并且宋代婚禮中的男子也一度戴上遮臉的花勝。宋代以后我國女性出嫁帶蓋頭的習俗一直延續,但這個習俗上升為禮制還是在清代,見《清史稿禮八嘉禮二》。
- 蓋
- 頭
“蓋頭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gài tóu]
- 漢字注音:
- ㄍㄞˋ ㄊㄡˊ
- 簡繁字形:
- 蓋頭
- 是否常用:
- 是
“蓋頭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蓋頭 gàitóu
(1) [red veil]∶女子結婚時蒙在頭上遮住臉的紅巾
(兩新人)并立堂前,遂請男家雙全女親,以秤或機杼挑蓋頭,方露花容,參拜堂次諸家神及家廟。——宋· 吳自牧《夢梁錄·嫁娶》
(2) [veil]∶某些地區婦女擋風沙用的蒙頭巾
婦女步通衢,以方幅紫羅障蔽半身,俗謂之蓋頭,蓋唐帷帽之制也。—— 宋· 周?《清波雜志》
辭典解釋
蓋頭 gài tou ㄍㄞˋ ˙ㄊㄡ 古時婦女蒙面的頭巾,多用于上街、婚禮或喪禮。
宋.吳自牧《夢粱錄.卷二○.嫁娶》:「并立堂前,遂請男家雙全女親,以秤或用機杼挑蓋頭,方露花容。」
《永樂大典戲文三種.張協狀元.第五三出》:「蓋頭試待都揭起,春勝也不須留住。天生緣分克定,好一對夫妻。」
也稱為「搭面」。
英語 cover, cap, topping, head covering, veil
法語 couverture, garniture, couvre-chef, voile
網絡解釋
蓋頭 (中國傳統服飾)
蓋頭,中國婚禮飾物。傳統婚禮中,新娘頭上都會蒙著一塊別致的大紅綢緞,被稱為紅蓋頭,這塊蓋頭要入洞房時由新郎揭開。最早的蓋頭約出現在東漢末年,當時是紗制,是在戰亂時期簡化婚禮程序的產物,南北朝的宋齊以后這個風俗一度消失,唐代《通典》中曾斥責蓋頭違背古制,是“隳政教之大方,成容易之弊法”,并宣稱當時已經不流行了。但在宋代這一習俗又重新盛行,并且宋代婚禮中的男子也一度戴上遮臉的花勝。宋代以后我國女性出嫁帶蓋頭的習俗一直延續,但這個習俗上升為禮制還是在清代,見《清史稿禮八嘉禮二》。
“蓋頭”的單字解釋
【蓋】:[gài]1.即苫。用白茅編成的覆蓋物。2.遮陽障雨的用具。指車篷或傘蓋。3.器物上部有遮蓋作用的東西。4.指動物背部的甲殼:烏龜蓋兒。5.一種整地的農具。6.遮蓋;覆蓋。7.引申為概括。8.建造。9.借指房屋。10.崇尚。11.加在上面。打上印。12.超過;勝過。13.副詞。大概,大概是;恐怕。14.連詞。承接上文,表示原因或理由。15.語氣詞。多用於句首。[gě]1.古地名。2.姓。[hé]1.同“盍”。何不。2.同“盍”。何。3.同“闔”。門扇。[hài]同“害”。危害。
【頭】:1.人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的最前部分。長著口、鼻、眼等器官。2.指物體最前面的部分。3.指頭髮。4.指所留頭髮的樣式。5.最先的;最前的。6.前,表示時間在先的。7.為首的人。8.指出面的人。張友鸞《秦淮粉墨圖》第三回:“話說蕭一彪接到無頭恐嚇信,茍立便主張組織一個‘保鏢隊’。”9.磕頭。舊時的一種跪拜禮。10.端,頂端。11.物品的殘餘部分。12.部分,某些整體中的局部。13.指賭博或買賣中抽頭所得的錢。14.方面。15.邊,畔。16.表示約數,兼表數目不大。17.指每旬除了“十”、“二十”、“三十”外的日子。18.開始;開始階段。19.末了;盡頭。20.引申為限度。21.從;臨。表示時間接近某一點。22.所在,處所。23.勢頭。好的形勢。24.指銳氣。25.量詞。用於人。猶個。26.量詞。用於牲畜、魚類或昆蟲。猶匹,隻,尾。27.量詞。用於某些水果或植物的鱗莖。猶隻。28.量詞。用於酒食。猶筵、席。29.量詞。用於事情。猶宗,件。30.量詞。動量詞。表示走動的次數。猶趟。31.名詞後綴。接於名詞性詞根之後。32.名詞後綴。接於動詞詞根之後。33.名詞後綴。接於形容詞詞根之後。34.方位詞後綴。
“蓋頭”的相關詞語
* 蓋頭的讀音是:gài tóu,蓋頭的意思:蓋頭 (中國傳統服飾)蓋頭,中國婚禮飾物。傳統婚禮中,新娘頭上都會蒙著一塊別致的大紅綢緞,被稱為紅蓋頭,這塊蓋頭要入洞房時由新郎揭開。最早的蓋頭約出現在東漢末年,當時是紗制,是在戰亂時期簡化婚禮程序的產物,南北朝的宋齊以后這個風俗一度消失,唐代《通典》中曾斥責蓋頭違背古制,是“隳政教之大方,成容易之弊法”,并宣稱當時已經不流行了。但在宋代這一習俗又重新盛行,并且宋代婚禮中的男子也一度戴上遮臉的花勝。宋代以后我國女性出嫁帶蓋頭的習俗一直延續,但這個習俗上升為禮制還是在清代,見《清史稿禮八嘉禮二》。
基本解釋
蓋頭 gàitóu
(1) [red veil]∶女子結婚時蒙在頭上遮住臉的紅巾
(兩新人)并立堂前,遂請男家雙全女親,以秤或機杼挑蓋頭,方露花容,參拜堂次諸家神及家廟。——宋· 吳自牧《夢梁錄·嫁娶》
(2) [veil]∶某些地區婦女擋風沙用的蒙頭巾
婦女步通衢,以方幅紫羅障蔽半身,俗謂之蓋頭,蓋唐帷帽之制也。—— 宋· 周?《清波雜志》
辭典解釋
蓋頭 gài tou ㄍㄞˋ ˙ㄊㄡ古時婦女蒙面的頭巾,多用于上街、婚禮或喪禮。
宋.吳自牧《夢粱錄.卷二○.嫁娶》:「并立堂前,遂請男家雙全女親,以秤或用機杼挑蓋頭,方露花容。」
《永樂大典戲文三種.張協狀元.第五三出》:「蓋頭試待都揭起,春勝也不須留住。天生緣分克定,好一對夫妻。」
也稱為「搭面」。
英語 cover, cap, topping, head covering, veil
法語 couverture, garniture, couvre-chef, voile
蓋頭 (中國傳統服飾)
蓋頭,中國婚禮飾物。傳統婚禮中,新娘頭上都會蒙著一塊別致的大紅綢緞,被稱為紅蓋頭,這塊蓋頭要入洞房時由新郎揭開。最早的蓋頭約出現在東漢末年,當時是紗制,是在戰亂時期簡化婚禮程序的產物,南北朝的宋齊以后這個風俗一度消失,唐代《通典》中曾斥責蓋頭違背古制,是“隳政教之大方,成容易之弊法”,并宣稱當時已經不流行了。但在宋代這一習俗又重新盛行,并且宋代婚禮中的男子也一度戴上遮臉的花勝。宋代以后我國女性出嫁帶蓋頭的習俗一直延續,但這個習俗上升為禮制還是在清代,見《清史稿禮八嘉禮二》。
【蓋】:[gài]1.即苫。用白茅編成的覆蓋物。2.遮陽障雨的用具。指車篷或傘蓋。3.器物上部有遮蓋作用的東西。4.指動物背部的甲殼:烏龜蓋兒。5.一種整地的農具。6.遮蓋;覆蓋。7.引申為概括。8.建造。9.借指房屋。10.崇尚。11.加在上面。打上印。12.超過;勝過。13.副詞。大概,大概是;恐怕。14.連詞。承接上文,表示原因或理由。15.語氣詞。多用於句首。[gě]1.古地名。2.姓。[hé]1.同“盍”。何不。2.同“盍”。何。3.同“闔”。門扇。[hài]同“害”。危害。
【頭】:1.人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的最前部分。長著口、鼻、眼等器官。2.指物體最前面的部分。3.指頭髮。4.指所留頭髮的樣式。5.最先的;最前的。6.前,表示時間在先的。7.為首的人。8.指出面的人。張友鸞《秦淮粉墨圖》第三回:“話說蕭一彪接到無頭恐嚇信,茍立便主張組織一個‘保鏢隊’。”9.磕頭。舊時的一種跪拜禮。10.端,頂端。11.物品的殘餘部分。12.部分,某些整體中的局部。13.指賭博或買賣中抽頭所得的錢。14.方面。15.邊,畔。16.表示約數,兼表數目不大。17.指每旬除了“十”、“二十”、“三十”外的日子。18.開始;開始階段。19.末了;盡頭。20.引申為限度。21.從;臨。表示時間接近某一點。22.所在,處所。23.勢頭。好的形勢。24.指銳氣。25.量詞。用於人。猶個。26.量詞。用於牲畜、魚類或昆蟲。猶匹,隻,尾。27.量詞。用於某些水果或植物的鱗莖。猶隻。28.量詞。用於酒食。猶筵、席。29.量詞。用於事情。猶宗,件。30.量詞。動量詞。表示走動的次數。猶趟。31.名詞後綴。接於名詞性詞根之後。32.名詞後綴。接於動詞詞根之後。33.名詞後綴。接於形容詞詞根之後。34.方位詞後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