蓷怎么讀 蓷的意思
“蓷”字共有1個讀音:
[tuī]

漢字 | 蓷 |
---|---|
讀音 |
|
注音 | ㄊㄨㄟ |
部首 | [艸] 草字頭 |
筆畫 | 總筆畫:14 部外:11 |
異體字 | |
字形結構 | 上下結構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84F7 |
其它編碼 | 五筆:arwy 倉頡:tqog 鄭碼:edni 四角:44515 |
筆順編碼 | 12212132411121 |
筆順筆畫 | 一丨丨一丨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|
筆順名稱 | 橫 豎 豎 橫 豎鉤 提 撇 豎 點 橫 橫 橫 豎 橫 |
蓷字的意思
古書上指茺蔚(chōngwèi)。
蓷字的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● 蓷
tuī ㄊㄨㄟˉ
◎ 一種中藥草,即“益母草”:“中谷有蓷,暵其乾矣。”
英語 motherwort, various plants of the genus Leonurus, such as L. sibiricus and L. artemesia
法語 Leonurus macranthus
蓷字的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蓷 tuī
〈名〉
益母草,又稱“茺蔚” ( chōngwèi)[motherwort]
萑,蓷。——《爾雅》。郭璞注:“今茺蔚也。葉似荏,方莖,白華,華在節間,又名益母。”
蓷字的辭典解釋
蓷ㄊㄨㄟtuī名
植物名。唇形科茺蔚屬,多年生草本。高約一公尺,方莖,葉對生,呈橢圓形,有粗鋸齒。夏秋開淡紅色的唇形花。結褐色三棱狀的小堅果,表面平滑。遍生各地,全株皆可入藥。也稱為「茺蔚」、「鏨菜」、「益母草」。
康熙字典解釋
蓷【申集上】【艸部】 康熙筆畫:17畫,部外筆畫:11畫
《唐韻》他回切《韻會》通回切,??音推。《說文》萑也。《爾雅·釋草》萑蓷。《註》今茺蔚也。
又名益母。《詩·王風》中谷有蓷。
又《正韻》昌垂切,音吹。義同。
說文解字解釋
說文解字
蓷【卷一】【艸部】
萑也。從艸推聲。《詩》曰:“中谷有蓷。”他回切
說文解字注
(蓷)隹也。隹各本作萑。誤。今正。王風。中谷有蓷。釋艸。萑、蓷。毛傳曰。蓷、鵻。葢爾雅本作隹。與毛傳鵻字同。後人輒加卄頭耳。菼亦一名鵻。皆謂其色似夫不也。陸機云。舊說及魏周元明皆云菴閭。韓詩及三蒼、說苑云益母。本艸云。益母、茺蔚也。劉歆云。蓷、臭穢。臭穢卽茺蔚也。按臭茺雙聲。穢蔚曡韻。李、郭注爾雅亦云茺蔚。未知許意何屬。從艸。推聲。他回切。十五部。詩曰。中谷有蓷。按鉉本此下有萑篆。萑訓艸多皃。則鍇本在茸葏二篆閒、是也。鉉乃移而類居之。必萑訓蓷也則可矣。
蓷字組詞
* 網站為您提供蓷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,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、編碼、部首、筆順、組詞、造句和相關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