蜱怎么讀 蜱的意思

漢字 | 蜱 |
---|---|
讀音 |
|
注音 | ㄆㄧˊ |
部首 | [蟲] 蟲字旁 |
筆畫 | 總筆畫:14 部外:8 |
異體字 | 螷 ?? |
字形結構 | 左右結構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8731 |
其它編碼 | 五筆:jrtf 倉頡:lihwj 鄭碼:ined 四角:56140 |
筆順編碼 | 25121432511312 |
筆順筆畫 | 丨フ一丨一丶ノ丨フ一一ノ一丨 |
筆順名稱 | 豎 橫折 橫 豎 橫 點 撇 豎 橫折 橫 橫 撇 橫 豎 |
蜱字的意思
節肢動物,身體橢圓形,頭胸部和腹部合在一起,有四對足。種類很多,有的吸植物的汁液,對農作物有害;有的吸人畜的血,能傳染腦炎、回歸熱等。也叫壁虱。
蜱字的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● 蜱
pí ㄆㄧˊ
◎ 蜘蛛一類的動物,體形扁平,種類很多,有的吸植物汁液,有的吸人畜的血,傳染疾病。
英語 a tick, mite
德語 Zecke, Zecken, Milbe, Milben (S, Bio)
法語 tique
蜱字的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蜱 pí
〈名〉
壁虱 [tick]。蜱螨類蜱總科的許多節肢動物,比近緣的螨類大得多,附著在溫血脊椎動物體上吸血,是人類和較低等的動物很多傳染病的重要媒介。也叫“壁虱”
蜱字的辭典解釋
動物名。節肢動物門蜘蛛綱。身體呈橢圓形,頭胸部和腹部合在一起,有四對腳。有 許多種類,多附著于動物皮面,吸吮血液為生。
康熙字典解釋
蜱【申集中】【蟲部】 康熙筆畫:14畫,部外筆畫:8畫
《唐韻》符支切《集韻》頻彌切,??音陴。《爾雅·釋蟲》不過,蟷蠰,其子蜱蛸。《註》一名?蟭,蟷蠰卵也。
又《集韻》賔彌切,音??。毗霄切,音瓢。義??同。
又《廣韻》彌遙切,音篻。蟲名。
又《通志·六書略》紕招切。同螵。或作??、??。
說文解字解釋
說文解字
螷【卷十三】【蟲部】
階也。脩爲螷,圜爲蠇。從蟲、庳。蒲猛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今俗作??,或作蠯,非是。
說文解字注
(螷)陛也。陛各本作蜌。今爾雅同。韻會作陛。卽蚌語之轉也。當依玉部作玭。玭、蚌之有聲者也。釋魚曰。蜌、螷。許無蜌字。故先螷而以陛釋之。郭云。今江東呼蚌長而陜者爲螷。陶隱居注本艸之蝏??也。蝏音亭。??蒲幸切。卽螷字。周禮鼈人、醢人皆有螷。鄭司農云。螷、蛤也。杜子春云。螷、蜯也。蜯卽蚌字。蚌蛤有異。故二家說不同。許用杜說也。故下文受之以蚌。脩爲螷。圎爲蠇。毛詩傳曰。脩、長也。長者謂之螷。圎者謂之蠇。從蟲。庳聲。蒲猛切。十一部。按庳聲而讀入十一部者、支淸之合音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