蝥怎么讀 蝥的意思

漢字 | 蝥 |
---|---|
讀音 |
|
注音 | ㄇㄠˊ |
部首 | [蟲] 蟲字旁 |
筆畫 | 總筆畫:15 部外:9 |
異體字 | 蛑 ?? ?? ?? ?? 蟊 ?? |
字形結構 | 上下結構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8765 |
其它編碼 | 五筆:cbtj|cnhj 倉頡:nklmi 鄭碼:xsmi 四角:18136 |
筆順編碼 | 545233134251214 |
筆順筆畫 | フ丶フ丨ノノ一ノ丶丨フ一丨一丶 |
筆順名稱 | 橫撇/橫鉤 點 橫撇/橫鉤 豎鉤 撇 撇 橫 撇 捺 豎 橫折 橫 豎 橫 點 |
蝥字的意思
見〖斑蝥〗。
蝥字的基本解釋
● 蝥
máo ㄇㄠˊ
〔斑蝥〕昆蟲,腿細長,鞘翅上黃黑色斑紋,成蟲危害農作物,可入藥。
英語 a fly which is used similarly to cantharides
德語 spanische Fliege
法語 cantharide,mylabris
蝥字的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蝥 máo
〈名〉
(1) 斑蝥 [Chinese blister beetle],一種有毒的蟲
(2) 同“蟊” [same as 蟊]。
如:蝥賊(食禾稼的兩種害蟲);蝥弧(春秋諸侯鄭伯旗名。后借指軍旗)
蝥字的辭典解釋
動物名。節肢動物門昆蟲綱。專蝕害稻根。同「蟊 」。也稱為「根白蛆」。
參見「斑蝥 」條。
康熙字典解釋
蝥【申集中】【蟲部】 康熙筆畫:15畫,部外筆畫:9畫
《唐韻》莫浮切,音謀。食穀蟲。《說文》本又作蟊。食草根者,吏冒取民財則生。《詩·小雅》及其蝥賊。《傳》食根曰蝥,食節曰賊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帥我蝥賊。
又蝥弧,旗名。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潁考叔取鄭伯之旗,蝥弧以先登。
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??謨交切,音茅。螌蝥。詳螌字註。
又《廣韻》亡遇切,音務。蠡名。亦作??。
又武夫切,音無。《爾雅·釋蟲》?鼄,鼄蝥。詳蛛字註。或作??。
說文解字解釋
說文解字
蝥【卷十三】【蟲部】
螌蝥也。從蟲敄聲。莫交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今俗作蟊,非是。蟊卽蠿。蟊,蜘蛛之別名也。
說文解字注
(蝥)蟲食艸??者。艸當作苗。小雅。去其螟螣。及其蟊賊。釋蟲。食苗??、蟊。毛傳。食??曰蟊。螟??已見蟲部。??是介屬。螟??是??屬。從蟲。弔象形。謂上體象此蟲繚繞於苗榦之形。與?部蠿蟊字從?矛聲不同也。今人則盡叚蟊爲之矣。莫浮切。三部。吏抵冒取民財則生。抵當作牴。觸也。冒者、冡而前也。吏不卹其民。彊禦而取民財、則生此。抵冒亦見董仲舒傳。冒古音茂。以?韻爲訓。
(??)??或從敄。敄聲也。此則與蟲部螌蝥同字。
(蝥)古文??。從蟲。從牟。牟聲。竹、邑相張君碑。蛑賊不起。凡漢人言侵牟皆蛑之叚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