蠼怎么讀 蠼的意思
“蠼”字共有1個讀音:
[qú]

漢字 | 蠼 |
---|---|
讀音 |
|
注音 | ㄑㄩˊ |
部首 | [蟲] 蟲字旁 |
筆畫 | 總筆畫:26 部外:20 |
異體字 | 玃 蠷 |
字形結構 | 左右結構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883C |
其它編碼 | 五筆:jhhc 倉頡:libue 鄭碼:ilnx 四角:56147 |
筆順編碼 | 25121425111251113241112154 |
筆順筆畫 | 丨フ一丨一丶丨フ一一一丨フ一一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フ丶 |
筆順名稱 | 豎 橫折 橫 豎 橫 點 豎 橫折 橫 橫 橫 豎 橫折 橫 橫 橫 撇 豎 點 橫 橫 橫 豎 橫 橫撇/橫鉤 捺 |
蠼字的意思
〔蠼螋〕昆蟲。體扁平狹長,黑褐色,尾部像夾子。多生活在潮濕的地方。螋(sōu)。
蠼字的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● 蠼
qú ㄑㄩˊ
◎ 〔蠼螋〕昆蟲,體扁平狹長,黑褐色,前翅短而硬,后翅大,折在前翅下,有些種類無翅,尾部形狀像夾子,多生在潮濕的地方,為害家蠶。
德語 Insekentsorte (S, Bio)
法語 dermaptère,perce-oreilles
蠼字的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蠼
蠷 qú
蠼字的辭典解釋
蠼ㄐㄩㄝˊjué 名
母猴。《集韻·入聲·藥韻》:「蠼,獸名。《說文》:『母猴也。』」通「玃」。
動跳躍。《史記·卷一一七·司馬相如列傳》 :「低卬夭??據以驕驁兮,詘折隆窮蠼以連卷。」
康熙字典解釋
蠼【申集中】【蟲部】 康熙筆畫:26畫,部外筆畫:20畫
《集韻》厥縛切,音矍。《類篇》獸名。母猴也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蛭猱蠼猱。
又《司馬相如·大人賦》蠼以連卷。《索隱註》韋昭曰:蠼,龍之形貌。
又《篇海》音瞿。與蠷通。詳蠷字註。蠼猱之蠼本作玃,別詳犬部。
說文解字解釋
說文解字
玃【卷十】【犬部】
母猴也。從犬矍聲。《爾雅》云:“玃父善顧。”攫持人也。俱縛切
說文解字注
(玃)大母猴也。各本無大。今依爾雅釋文、玄應書、廣韻補。釋獸曰。貜父善顧。郭云。貑貜也。似獮猴而大。色蒼黑。能攫持人。善顧盼。按張揖注上林賦曰。玃似獮猴而大。善攫持人。好顧盼。七字依玄應補。攫俗作玃。誤。從犬。矍聲。俱縛切。五部。爾雅曰。玃父善顧。各本此下有玃持人也四字。正由上奪而衍於此。今刪。
蠼字組詞
* 網站為您提供蠼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,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、編碼、部首、筆順、組詞、造句和相關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