補闕拾遺的意思 補闕拾遺的讀音和出處
- 補
- 闕
- 拾
- 遺
- 成語名稱:
- 補闕拾遺
- 成語拼音:
- [bǔ quē shí yí]
- 成語解釋:
- 闕:通“缺”,缺失。拾遺:補錄遺漏。補錄缺失遺漏的內容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張軌傳》:“圣王將舉大事,必崇三訊之法,朝置諫官以匡大理,疑承輔弼以補闕拾遺。”
- 成語例句:
- 其次揚清激濁,能補闕拾遺。(《明史 孫磐傳》)
- 是否常用:
- 常用成語
- 感情褒貶:
- 中性成語
- 成語詞性:
- 作謂語、賓語;指補錄缺失遺漏的內容
- 結構類型:
- 聯合式成語
- 形成年代:
- 古代成語
- 標準拼音:
- 繁體字形:
- 補闕拾遺
- 英文翻譯:
- cornpensate forthe shortage and leakage
- 成語故事:
- 成語接龍:
- “補闕拾遺”成語接龍
- 成語分類:
-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為人處事的成語 做法的成語 B開頭的成語
- 成語關注:
- 缺失 補錄 遺漏 內容
“補闕拾遺”的單字解釋
【補】:1.添上材料,修理破損的東西;修補:縫補。補牙。補襪子。修橋補路。2.補充;補足;填補(缺額):彌補。增補。補選。候補。缺什么補什么。3.補養:滋補。補品。身體虛,需要好好補一補。4.利益;用處:補益。不無小補。空言無補。5.姓。
【闕】:[quē]1.過失;疏失:袞職有闕。2.同“缺”。[què]1.古代皇宮大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,泛指帝王的住所:宮闕。伏闕(跪在宮門前)。2.神廟、陵墓前豎立的石雕。3.姓。
【拾】:[shí]1.從地上撿起東西:拾麥穗兒。2.整理:拾掇。3.數目“十”的大寫。多用于票證、賬目等。[shè]輕步登上:拾級而上。
【遺】:[yí]1.遺失。2.遺失的東西:路不拾遺。3.遺漏:遺忘。補遺。4.留下:遺跡。遺憾。不遺余力。5.專指死人留下的:遺容。遺囑。遺著。6.排泄大小便或精液(多指不自主的):遺矢。遺尿。遺精。[wèi]贈與;送給:遺之千金。
“補闕拾遺”的近義詞
“補闕拾遺”的相關成語
“補闕拾遺”的關聯成語
補字的成語
闕字的成語
拾字的成語
遺字的成語
補開頭的成語
闕開頭的成語
拾開頭的成語
遺開頭的成語
bu的成語
que的成語
shi的成語
yi的成語
bqsy的成語
補闕什么什么的成語
補什么拾什么的成語
補什么什么遺的成語
什么闕拾什么的成語
什么闕什么遺的成語
什么什么拾遺的成語
* 補闕拾遺的意思 補闕拾遺的成語解釋 補闕拾遺的拼音、詞性、造句、出處、近義詞、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