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枚的讀音 袁枚的意思
袁枚 (清代文學家)袁枚(1716年3月25日-1798年1月3日),字子才,號簡齋,晚年自號倉山居士、隨園主人、隨園老人。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,祖籍浙江慈溪。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、散文家、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。 乾隆四年(1739年)進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。乾隆七年(1742)外調江蘇,先后于溧水、江寧、江浦、沭陽任縣令七年,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,奈仕途不順,無意吏祿;乾隆十四年(1749)辭官隱居于南京小倉山隨園,吟詠其中,廣收詩弟子,女弟子尤眾。嘉慶二年(1797),袁枚去世,享年82歲,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,世稱“隨園先生”。 袁枚倡導“性靈說”,與趙翼、蔣士銓合稱為“乾嘉三大家”(或江右三大家),又與趙翼、張問陶并稱“性靈派三大家”,為“清代駢文八大家”之一。文筆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,時稱“南袁北紀”。主要傳世的著作有《小倉山房文集》、《隨園詩話》及《補遺》,《隨園食單》、《子不語》、《續子不語》等。散文代表作《祭妹文》,哀婉真摯,流傳久遠,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《祭十二郎文》并提。
- 袁
- 枚
“袁枚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yuán méi]
- 漢字注音:
- ㄩㄢˊ ㄇㄟˊ
- 簡繁字形: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袁枚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辭典解釋
袁枚 yuán méi ㄩㄢˊ ㄇㄟˊ 人名。(西元1716~1797)?字子才,號簡齋,清錢塘(今浙江省杭縣)?人。乾隆進士,由翰林為知縣,后棄官,筑隨園于江寧城西,以吟詠為樂,世稱隨園先生。論詩主性靈,品評古今,時有新解。著有《小倉山房詩文集》、《隨園詩話》、《隨園隨筆》等。
英語 Yuan Mei (1716-1798)?, famous Qing poet and critic, one of Three great poets of the Qianlong era 乾嘉三大家
德語 Yuan Mei (Eig, Pers, 1716 - 1797)?
法語 Yuan Mei
網絡解釋
袁枚 (清代文學家)
袁枚(1716年3月25日-1798年1月3日),字子才,號簡齋,晚年自號倉山居士、隨園主人、隨園老人。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,祖籍浙江慈溪。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、散文家、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。
乾隆四年(1739年)進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。乾隆七年(1742)外調江蘇,先后于溧水、江寧、江浦、沭陽任縣令七年,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,奈仕途不順,無意吏祿;乾隆十四年(1749)辭官隱居于南京小倉山隨園,吟詠其中,廣收詩弟子,女弟子尤眾。嘉慶二年(1797),袁枚去世,享年82歲,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,世稱“隨園先生”。
袁枚倡導“性靈說”,與趙翼、蔣士銓合稱為“乾嘉三大家”(或江右三大家),又與趙翼、張問陶并稱“性靈派三大家”,為“清代駢文八大家”之一。文筆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,時稱“南袁北紀”。主要傳世的著作有《小倉山房文集》、《隨園詩話》及《補遺》,《隨園食單》、《子不語》、《續子不語》等。散文代表作《祭妹文》,哀婉真摯,流傳久遠,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《祭十二郎文》并提。
“袁枚”的單字解釋
“袁枚”的相關詞語
“袁枚”造句
袁枚和蔣士銓都是清代中葉的著名詩人,他們的訂交既富有傳奇色彩,又具有重要的文學史意義。
兩佚札和佚文對研究袁枚生平、著述、交友諸方面頗有價值。
不過與袁枚關注“性情”不同洪大容更多地強調的是“情”,認為自然之“情”才是詩歌的本質。
袁枚不是六朝人物,卻向往著過一種六朝人物的生活。六朝人物晚唐詩是中國許多文人的精神寄托。葉兆言
雖在某些方面沒有袁枚開放、大膽,卻也有很多獨到之處,對袁枚詩論有所補充.
絞盡腦汁,也只記得袁枚在《隨園詩話》里用的小印:“錢塘蘇小是鄉親”。
袁枚是為理學界定的“**狡童”倡言過,但那不是“魔道妖言”,是人道人言。
我記得袁枚在《隨園詩話》里有句話,叫“美人自古如名將,不許人間見白頭”。
袁枚是乾嘉時期的代表詩人之一,與趙翼、蔣士銓合稱“乾隆三大家”。
清代袁枚《隨園詩話》中說:“齊武帝于興光樓上施青漆,謂之青樓”。
* 袁枚的讀音是:yuán méi,袁枚的意思:袁枚 (清代文學家)袁枚(1716年3月25日-1798年1月3日),字子才,號簡齋,晚年自號倉山居士、隨園主人、隨園老人。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,祖籍浙江慈溪。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、散文家、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。 乾隆四年(1739年)進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。乾隆七年(1742)外調江蘇,先后于溧水、江寧、江浦、沭陽任縣令七年,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,奈仕途不順,無意吏祿;乾隆十四年(1749)辭官隱居于南京小倉山隨園,吟詠其中,廣收詩弟子,女弟子尤眾。嘉慶二年(1797),袁枚去世,享年82歲,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,世稱“隨園先生”。 袁枚倡導“性靈說”,與趙翼、蔣士銓合稱為“乾嘉三大家”(或江右三大家),又與趙翼、張問陶并稱“性靈派三大家”,為“清代駢文八大家”之一。文筆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,時稱“南袁北紀”。主要傳世的著作有《小倉山房文集》、《隨園詩話》及《補遺》,《隨園食單》、《子不語》、《續子不語》等。散文代表作《祭妹文》,哀婉真摯,流傳久遠,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《祭十二郎文》并提。
辭典解釋
袁枚 yuán méi ㄩㄢˊ ㄇㄟˊ人名。(西元1716~1797)?字子才,號簡齋,清錢塘(今浙江省杭縣)?人。乾隆進士,由翰林為知縣,后棄官,筑隨園于江寧城西,以吟詠為樂,世稱隨園先生。論詩主性靈,品評古今,時有新解。著有《小倉山房詩文集》、《隨園詩話》、《隨園隨筆》等。
英語 Yuan Mei (1716-1798)?, famous Qing poet and critic, one of Three great poets of the Qianlong era 乾嘉三大家
德語 Yuan Mei (Eig, Pers, 1716 - 1797)?
法語 Yuan Mei
袁枚 (清代文學家)
袁枚(1716年3月25日-1798年1月3日),字子才,號簡齋,晚年自號倉山居士、隨園主人、隨園老人。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,祖籍浙江慈溪。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、散文家、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。乾隆四年(1739年)進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。乾隆七年(1742)外調江蘇,先后于溧水、江寧、江浦、沭陽任縣令七年,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,奈仕途不順,無意吏祿;乾隆十四年(1749)辭官隱居于南京小倉山隨園,吟詠其中,廣收詩弟子,女弟子尤眾。嘉慶二年(1797),袁枚去世,享年82歲,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,世稱“隨園先生”。
袁枚倡導“性靈說”,與趙翼、蔣士銓合稱為“乾嘉三大家”(或江右三大家),又與趙翼、張問陶并稱“性靈派三大家”,為“清代駢文八大家”之一。文筆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,時稱“南袁北紀”。主要傳世的著作有《小倉山房文集》、《隨園詩話》及《補遺》,《隨園食單》、《子不語》、《續子不語》等。散文代表作《祭妹文》,哀婉真摯,流傳久遠,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《祭十二郎文》并提。
袁枚和蔣士銓都是清代中葉的著名詩人,他們的訂交既富有傳奇色彩,又具有重要的文學史意義。
兩佚札和佚文對研究袁枚生平、著述、交友諸方面頗有價值。
不過與袁枚關注“性情”不同洪大容更多地強調的是“情”,認為自然之“情”才是詩歌的本質。
袁枚不是六朝人物,卻向往著過一種六朝人物的生活。六朝人物晚唐詩是中國許多文人的精神寄托。葉兆言
雖在某些方面沒有袁枚開放、大膽,卻也有很多獨到之處,對袁枚詩論有所補充.
絞盡腦汁,也只記得袁枚在《隨園詩話》里用的小印:“錢塘蘇小是鄉親”。
袁枚是為理學界定的“**狡童”倡言過,但那不是“魔道妖言”,是人道人言。
我記得袁枚在《隨園詩話》里有句話,叫“美人自古如名將,不許人間見白頭”。
袁枚是乾嘉時期的代表詩人之一,與趙翼、蔣士銓合稱“乾隆三大家”。
清代袁枚《隨園詩話》中說:“齊武帝于興光樓上施青漆,謂之青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