袢怎么讀 袢的意思

漢字 | 袢 |
---|---|
讀音 |
|
注音 | ㄆㄢˋ |
部首 | [衤] 衣字旁 |
筆畫 | 總筆畫:10 部外:5 |
異體字 | 襻 |
字形結構 | 左右結構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88A2 |
其它編碼 | 五筆:puuf|puug 倉頡:lfq 鄭碼:wtub 四角:39250 |
筆順編碼 | 4523443112 |
筆順筆畫 | 丶フ丨ノ丶丶ノ一一丨 |
筆順名稱 | 點 橫撇/橫鉤 豎 撇 點 點 撇 橫 橫 豎 |
袢字的意思
1.同“襻”。
2.見〔袷袢〕
袢字的基本解釋
袢字的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袢 fán
〈名〉
夏天穿的白色內衣 [white underwear in summer]
袢,無色也。從衣,半聲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朱駿聲曰:“袢當為里衣之稱。里衣素無色,當暑用絺袢,即縐絺也。”
蒙彼縐絺,是紲袢也。——《詩·鄘風·君子偕老》
詞性變化
◎ 袢 fán
〈形〉
溽熱 [hot and suffocating]。如:袢暑(袢熱。炎熱暑天);袢燠(袢溽。悶熱溽暑)
基本詞義
◎ 袢 pàn
〈名〉
(1) 袷袢 [Uighur or Tajik robe buttoning down the front] 維吾爾、塔吉克等民族所穿的對襟長袍。如:袢襖(一種有襯里的對襟夾衣)
(2) 同“襻”[a loop for fastening a button]
(3) 另見 fán
袢字的辭典解釋
白色的內衣。《詩經·鄘風·君子偕老》:「蒙彼縐??,是紲袢也。」
形炎熱。宋·范成大〈夔門即事〉詩:「峽行風物不堪論,袢暑驕陽雜瘴氛。」
袢ㄈㄢˊ?fán(一)?之又音。
康熙字典解釋
袢【申集下】【衣部】 康熙筆畫:11畫,部外筆畫:5畫
《唐韻》附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符袁切,??音煩。《玉篇》衣無色也。
又《類篇》袢延,衣熱也。《詩·鄘風》是袣袢也。《傳》是當暑袢延之服也。
又《集韻》普半切,音泮。《類篇》袢迅,盛服貌。
說文解字解釋
說文解字
袢【卷八】【衣部】
無色也。從衣半聲。一曰《詩》曰:“是紲袢也。”讀若普。博幔切
說文解字注
(袢)衣無色也。衣字依玉篇補。日部曰。暜、日無色也。袢讀若暜則音義皆同。女部曰。姅、婦人汚也。義亦相近。從衣。半聲。博幔切。十四部。一曰此二字衍文。詩曰。是紲袢也。庸風君子偕老文。紲當同褻篆下作褻。毛傳曰。言是當暑袢延之服也。袢延曡韻。如方言之襎裷。漢時有此語。揩摩之意。外展衣。中用縐絺爲衣。可以揩摩汗澤。故曰褻袢。褻袢專謂縐絺也。暑天近、汗之衣必無色。故知一曰爲衍文矣。讀若暜。毛詩以展袢顏媛爲韻。則知袢當依釋文符袁反。延讀如字。普音於雙聲得之。許讀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