褙怎么讀 褙的意思
“褙”字共有1個讀音:
[bèi]

漢字 | 褙 |
---|---|
讀音 |
|
注音 | ㄅㄟˋ |
部首 | [衤] 衣字旁 |
筆畫 | 總筆畫:14 部外:9 |
異體字 | 背 ? 禙 |
字形結構 | 左右結構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8919 |
其它編碼 | 五筆:puue 倉頡:llpb 鄭碼:wtrq 四角:32227 |
筆順編碼 | 45234211352511 |
筆順筆畫 | 丶フ丨ノ丶丨一一ノフ丨フ一一 |
筆順名稱 | 點 橫撇/橫鉤 豎 撇 點 豎 橫 提 撇 豎彎鉤 豎 橫折鉤 橫 橫 |
褙字的意思
把布或紙一層一層地粘在一起:裱褙。袼褙。后面又褙了一層布。
褙字的基本解釋
● 褙
bèi ㄅㄟˋ
〔褙子〕?披風,霞帔,亦作“背子”;?指袼褙。 把布或紙一層一層地粘在一起:裱褙。袼褙(用碎布或舊布加襯紙裱成的厚片,多用來制布鞋。“褙”讀輕聲)。
英語 paper or cloth pasted together
法語 monter sur papier fort,entoiler
褙字的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褙 bèi
〈名〉
古代中國的短外衣 [short robe]。如:褙子(背子。一種由半臂或中單演變而成的上衣。始于唐,宋代男女皆穿,因使用和時間的不同,其形式變化甚多);褙褡(無袖的上衣。俗稱背心)
詞性變化
◎ 褙 bèi
〈動〉
把布或紙一層一層地粘在一起 [stick]。如:褙裱(裱褙)
褙字的辭典解釋
褙ㄅㄟˋbèi 名
短衣。《集韻·去聲·隊韻》:「褙,襦也。」
動裝貼書畫。參見「裱褙 」條。
康熙字典解釋
褙【申集下】【衣部】 康熙筆畫:15畫,部外筆畫:9畫
《集韻》補妹切,音背。同?。《類篇》襦也。
說文解字解釋
說文解字
背【卷四】【肉部】
??也。從肉北聲。補妹切
說文解字注
(背)脊也。?部曰。脊、背呂也。然則脊者、背之一端。背不止於脊。如髀者股外、股不止於髀也。云背脊也、股髀也。文法正同。周易。艮其背。不獲其身。從肉。北聲。補妹切。古音在一部。
褙字組詞
* 網站為您提供褙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,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、編碼、部首、筆順、組詞、造句和相關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