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志的讀音 言志的意思
言志 (《尚書今古文注疏》名詞)"詩言志"是我國古代文論家對詩的本質特征的認識。《詩經》的作者關于作詩目的的敘述中就有"詩言志"這種觀念的萌芽。作為一個理論術語提出來,最早大約是在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七年》記趙文子對叔向所說的"詩以言志"。
- 言
- 志
“言志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yán zhì]
- 漢字注音:
- ㄧㄢˊ ㄓˋ
- 簡繁字形:
- 是否常用:
- 是
“言志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1.指詩歌。語出《書.舜典》﹕"詩言志。"
網絡解釋
言志 (《尚書今古文注疏》名詞)
"詩言志"是我國古代文論家對詩的本質特征的認識。《詩經》的作者關于作詩目的的敘述中就有"詩言志"這種觀念的萌芽。作為一個理論術語提出來,最早大約是在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七年》記趙文子對叔向所說的"詩以言志"。
“言志”的單字解釋
【言】:1.話:言語。語言。格言。諾言。發言。有言在先。言外之意。2.說:言之有理。暢所欲言。知無不言,言無不盡。3.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:五言詩。萬言書。全書近二十萬言。4.姓。
【志】:1.志向;志愿:立志。得志。志同道合。2.志氣;意志:人窮志不短。3.姓。4.稱輕重;量長短、多少:用秤志志。拿碗志一志。5.記:志喜。志哀。永志不忘。6.文字記錄:雜志。縣志。《三國志》。7.記號:標志。
“言志”的相關成語
“言志”的相關詞語
“言志”造句
男兒志兮天下事,但有進兮不有止,言志已酬便無志。
這一篇詩是言志的,那一篇散文是抒情的,兩篇文章不能混為一談。
今現身說法,借此作“言志”,勢必讓頑石點頭,加深了謎作的強烈感染力。
讀經誦典傳文明,讀經誦典貴堅持。作詩吟賦詩言志,詩情畫意歌盛世。繩鋸木斷貴不懈,水滴石穿誰不知。風清月明書壯志,天倫樂事國大事。
到了周朝,人文精神覺醒,“詩言志”蘊涵了更多的人文關懷。
相詩學是命運相學以詩相人的發展產物,也是春秋賦詩言志、兩漢讖緯解詩的發展產物。
魯迅的抒情言志詩是他整個文學創作活動中的一部分,有著獨特的審美價值。
托物言志是他寫作中常用的手法.
關于文學藝術的功能,中國傳統美學有一個“詩言志”和“文以載道”的模式。
論述主要運用詩歌材料,因為詩歌是言志抒情的媒介,其內容沒有范圍的限制,正好涵蓋不同層面的經驗、感思和體會。
* 言志的讀音是:yán zhì,言志的意思:言志 (《尚書今古文注疏》名詞)"詩言志"是我國古代文論家對詩的本質特征的認識。《詩經》的作者關于作詩目的的敘述中就有"詩言志"這種觀念的萌芽。作為一個理論術語提出來,最早大約是在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七年》記趙文子對叔向所說的"詩以言志"。
基本解釋
1.指詩歌。語出《書.舜典》﹕"詩言志。"言志 (《尚書今古文注疏》名詞)
"詩言志"是我國古代文論家對詩的本質特征的認識。《詩經》的作者關于作詩目的的敘述中就有"詩言志"這種觀念的萌芽。作為一個理論術語提出來,最早大約是在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七年》記趙文子對叔向所說的"詩以言志"。
【言】:1.話:言語。語言。格言。諾言。發言。有言在先。言外之意。2.說:言之有理。暢所欲言。知無不言,言無不盡。3.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:五言詩。萬言書。全書近二十萬言。4.姓。
【志】:1.志向;志愿:立志。得志。志同道合。2.志氣;意志:人窮志不短。3.姓。4.稱輕重;量長短、多少:用秤志志。拿碗志一志。5.記:志喜。志哀。永志不忘。6.文字記錄:雜志。縣志。《三國志》。7.記號:標志。
男兒志兮天下事,但有進兮不有止,言志已酬便無志。
這一篇詩是言志的,那一篇散文是抒情的,兩篇文章不能混為一談。
今現身說法,借此作“言志”,勢必讓頑石點頭,加深了謎作的強烈感染力。
讀經誦典傳文明,讀經誦典貴堅持。作詩吟賦詩言志,詩情畫意歌盛世。繩鋸木斷貴不懈,水滴石穿誰不知。風清月明書壯志,天倫樂事國大事。
到了周朝,人文精神覺醒,“詩言志”蘊涵了更多的人文關懷。
相詩學是命運相學以詩相人的發展產物,也是春秋賦詩言志、兩漢讖緯解詩的發展產物。
魯迅的抒情言志詩是他整個文學創作活動中的一部分,有著獨特的審美價值。
托物言志是他寫作中常用的手法.
關于文學藝術的功能,中國傳統美學有一個“詩言志”和“文以載道”的模式。
論述主要運用詩歌材料,因為詩歌是言志抒情的媒介,其內容沒有范圍的限制,正好涵蓋不同層面的經驗、感思和體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