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史的讀音 詞史的意思
詞史 劉毓盤(1867—1927),字子庚,號掓禽。劉履芬子。清光緒二十三年(1897)拔貢,授云陽知縣。 《詞史》,劉毓盤于1922年秋一書,共11章9萬余字,綜述詞自唐、五代、兩宋、金、元下及明清千余年間萌芽、鼎盛、復興之演變梗概,頗多獨到見解。該書與魯迅《中國小說史略》、黃季剛《文心雕龍札記》、劉師培《中國古文學史》為20年代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史4部權威性著作。
- 詞
- 史
“詞史”的讀音
- 拼音讀音:
- [cí shǐ]
- 漢字注音:
- ㄘˊ ㄕˇ
- 簡繁字形:
- 詞史
- 是否常用:
- 否
“詞史”的意思
基本解釋
基本解釋
1.謂以詞曲寫成的史書。 2.妓女的雅稱。
網絡解釋
詞史
劉毓盤(1867—1927),字子庚,號掓禽。劉履芬子。清光緒二十三年(1897)拔貢,授云陽知縣。 《詞史》,劉毓盤于1922年秋一書,共11章9萬余字,綜述詞自唐、五代、兩宋、金、元下及明清千余年間萌芽、鼎盛、復興之演變梗概,頗多獨到見解。該書與魯迅《中國小說史略》、黃季剛《文心雕龍札記》、劉師培《中國古文學史》為20年代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史4部權威性著作。
“詞史”的單字解釋
【詞】:1.(詞兒)說話或詩歌、文章、戲劇中的語句:戲詞。義正詞嚴。詞不達意。他問得我沒詞兒回答。2.一種韻文形式,由五言詩、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展而成,起于唐代,盛于宋代。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,句的長短隨著歌調而改變,因此又叫做長短句。有小令和慢詞兩種,一般分上下兩闋。3.語言里最小的、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。
【史】:1.歷史:史學。近代史。世界史。有史以來。2.古代掌管記載史實的官。3.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(經史子集)中的第二類:史書。史部。4.姓。
“詞史”的相關詞語
* 詞史的讀音是:cí shǐ,詞史的意思:詞史 劉毓盤(1867—1927),字子庚,號掓禽。劉履芬子。清光緒二十三年(1897)拔貢,授云陽知縣。 《詞史》,劉毓盤于1922年秋一書,共11章9萬余字,綜述詞自唐、五代、兩宋、金、元下及明清千余年間萌芽、鼎盛、復興之演變梗概,頗多獨到見解。該書與魯迅《中國小說史略》、黃季剛《文心雕龍札記》、劉師培《中國古文學史》為20年代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史4部權威性著作。
基本解釋
1.謂以詞曲寫成的史書。 2.妓女的雅稱。詞史
劉毓盤(1867—1927),字子庚,號掓禽。劉履芬子。清光緒二十三年(1897)拔貢,授云陽知縣。 《詞史》,劉毓盤于1922年秋一書,共11章9萬余字,綜述詞自唐、五代、兩宋、金、元下及明清千余年間萌芽、鼎盛、復興之演變梗概,頗多獨到見解。該書與魯迅《中國小說史略》、黃季剛《文心雕龍札記》、劉師培《中國古文學史》為20年代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史4部權威性著作。【詞】:1.(詞兒)說話或詩歌、文章、戲劇中的語句:戲詞。義正詞嚴。詞不達意。他問得我沒詞兒回答。2.一種韻文形式,由五言詩、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展而成,起于唐代,盛于宋代。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,句的長短隨著歌調而改變,因此又叫做長短句。有小令和慢詞兩種,一般分上下兩闋。3.語言里最小的、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。
【史】:1.歷史:史學。近代史。世界史。有史以來。2.古代掌管記載史實的官。3.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(經史子集)中的第二類:史書。史部。4.姓。